“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民间节日之一。201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值此佳节之际,我校党委宣传部主办了首届重阳传统文化节,共分三场主要活动,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主办方在介绍本次文化周的创办时表示,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弘扬中华文化。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同时也被赋予了“家庭和睦”和“尊老敬老”的内涵,因此,我们决定借重阳佳节之际,举办传统文化周,一方面让更多的师生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向“老法大人”们致敬。
本次文化周在校内外各方面的支持下顺利落幕,师生们反响强烈。这是很大的鼓舞,以后还将坚持举办传统文化周,而形式将更加多样,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
幽兰雅韵——重阳传统文化周之京剧专场
文/记者 薛光明 康朴 图/摄影工作室 曾中麟
作为重阳传统文化节的开幕大戏“幽兰雅韵京剧专场演出”,于10月22日晚在昌平校区礼堂上演。演出单位为北京幽兰剧团,表演了经典折子戏《李逵探母》、《坐宫》和《拾玉镯》,并与我校师生中京剧爱好者以及现场观众进行了精彩合作与互动。
北京幽兰剧团的优秀演员们将三场经典折子戏完美的呈现给台下观众,演员们个个技艺卓绝,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十分扎实,完美的表现了戏中角色,将传统戏曲的精华表演得淋漓尽致。观众们一连叫好,台下不时迸发出热烈掌声。每出戏之间还设置了互动环节,我校同学更是热情高涨,纷纷上台向剧团演员们学习角色招牌动作,虽不能一下学得“形神兼备”,却也都“像模像样”,引起全场共鸣。我校老师于瑞辰、学生于方日和李佳玮也代表我校票友登台演出,成为本场活动的又一亮点。
在演出结束之后记者采访了一些现场观众,其中一位是刚刚上台亲身体验戏中角色表演动作的同学,谈到体会时他说“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别看是几个简单的动作,里面有很多讲究,是很难把握的。”记者还采访到一位我校的退休老教师,他觉得在现场观看不会像看电视转播时受到镜头限制,可以非常直接的看到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神态,观察到更多细节,更加真切,更有震撼力。
在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了一些同学对戏曲文化继续发展与传承的担忧,有的同学认为京剧在年轻人眼里看来,不够通俗,京剧曲目数量也有限,创新能力不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所以年轻人常常冷落京剧而喜欢流行文化。但也有同学表示戏曲文化毕竟是国粹,保留着我们这个民族珍贵记忆,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所以应该在它面临窘境的时候及时遏制颓势,帮助京剧在逆境中发展。记者还采访了在《拾玉镯》这出戏中扮演孙玉姣的演员,谈到将京剧带到校园中的感想时她表示,刚来的时候也担心会出现冷场的情况,但没想到同学们还是很热情的,让剧团感到很欣慰,也希望剧团能多和高校联系,将京剧这种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之中传播开来,在年轻人身上传承下去。
古风悠扬——重阳传统文化周之文化雅节
文/记者 刘畅、薛光明、冯璐、宿永庆、李京默 图/摄影工作室 曾中麟
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的午间时分,我校汉服社、传统文化学社、古琴社三社团联合在拓荒牛前为全校师生奉上了又一场精彩的传统文化盛宴。同学们用自己的精彩展示让传统文化周的活动持续升温。
作为“首届重阳传统文化周”系列活动的第二场的开场,一支清丽脱俗、柔美舒缓的舞蹈《相思引》拉开序幕。接下来一曲古琴演奏《阳关三叠》将现场观众带入了“旨酒未饮心已醉,从此一别,两地相思梦入频”的意境之中。随后,在身着汉服的几名“模特”同学的配合之下,主持人为观众讲解了有关于汉服的基础知识,她生动的讲述带领大家穿越千年,一睹汉唐文化的风采。之后刚柔并济的舞剑节目《凝清光》和原创歌舞节目《今朝唐朝》将本次活动推向了最高潮,使“兴我传统文化,再谱盛世华章”的信念更加深入人心。
最后随着花灯谜题的揭晓,现场观众踊跃参与,本次活动落下帷幕。
作为活动组织者之一的一位同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准备活动的艰辛过程,当问到活动举办的意义时,她说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个窗口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大家的民族自豪感。社团力量毕竟还小,宣传无法完全到位,学校应当在弘扬传统文化上有所作为。采访节目表演者时,他们都显得很兴奋,有的同学说加入这个社团就是因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浓兴趣,今天的节目也让她很有存在感和自豪感,希望更多的法大人都能参与进来。
现场围观表演的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位同学称“我本身对汉服就特别感兴趣,今天讲得特别细致,我被深深吸引住了,这个文化宣传挺好的,让我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接近这种文化接触这种文化,让我感觉与历史的轨迹更近了。”还有的同学笑称“我们汉民族从来就不是一个赤裸的民族,我们的服装也是有很多样式!” 猜完灯谜的同学说“我们特别喜欢这个活动,这种宣传的方式,让我们在游戏的欢乐和互动中再一次巩固文化知识增加文化底蕴。我们希望这个活动办得更官方更正式更大型一些,吸引更多人参加,互动更多一些。”谈到活动带来的收获时,有同学称“关于传统的文化和服饰,有挺大收获的。让我想起了今天是重阳节,我一会儿还要回去给家里打一个电话,问问我的长辈们都好不好,要是没有这个活动我很可能就忘了,感谢这个活动。看到了乐曲表演和舞剑什么的,挺吸引人的,我觉得我可能会喜欢上传统文化,这样的一种方式真挺好的。”
清秋撷芳——重阳传统文化周之非遗手工大集
文/记者 薛光明 图/摄影工作室 荣思恒
10月26日,重阳传统文化周的最后一项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览,在我校拓荒牛前精彩呈现。展示单位为琉璃厂古玩艺术品交易网,活动主要包括:非遗作品展示、非遗大师表演及手工体验、非遗学徒招募。
午间时分,拓荒牛前热闹非凡,刚刚下课的同学、吃过午饭的同学,几乎凡是路过活动展示处的同学们都会驻足牛前,参观本次活动展示。巨大的宣传条幅上是诸多中国民间非遗技艺的图片、北京非遗代表性传人及作品介绍。展台上摆放着诸如毛猴、草编、雕漆、拓片、脸谱笔、胶泥等多种民间艺术品,供同学们观看和了解。展台中央更是有我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毛猴艺术家姜守煜老先生坐镇,现场表演制作毛猴,并指导来体验制作的同学们如何制作。
路过展台的同学们都很好奇也都很热情,有的同学表示是第一次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看到现场制作的毛猴才知道这些艺术的神奇。亲自体验了制作过程的同学体会了民间手艺是如此非凡,制作也很需要耐心,他相信熟能生巧,如果自己有机会好好学一学,也能制作出惟妙惟肖的毛猴。
活动承办方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活动是非遗作品展示第一次进驻高校,希望能以此扩大宣传效果,也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将非遗技艺在高校间展示和传播,让更多的同学们了解这些民间艺术。
姜守煜老先生则一直认真的给同学们亲自演示如何制作毛猴,并热情的讲解材料及制作方法。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姜守煜老先生已学习并发展毛猴技艺三十余年,技艺也是代代传授下来的,老人十分和蔼可亲,并且非常感谢主办方能举办这样的活动来传播弘扬传统文化,希望像毛猴这样的民间艺术,也是传统文化艺术,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重阳传统文化周系列活动完美落幕了,重阳节的菊花依旧芬芳。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会经一代代的传承,历久弥新,永续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