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校庆六十周年大庆之后,金秋九月新生入学之际,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政法系一九六二级(当时简称“法四”)的同学们,满怀对母校、对同学的深情厚意,从祖国四面八方自费来京参加9月11日在德胜门华宇假日酒店举行的“同学五十年回顾聚谈会”。全年级原有297人,与会同学竟达155人。其中最远的来自新疆、海南岛。大家都已是古稀上下之人,但精神矍铄,朝气不减。

全年级原有297人,与会同学竟达155人
老同学相见,个个激动不已,欢笑、握手、相拥,互相仔细打量,试图从对方脸上找到当年的影子。会场门口大厅被设成老照片展示厅。照片由本年级同学提供、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翟俊喜同学和校友办“法大人”执行主编、中国新闻摄影家协会会员艾群老师修复、放大,陈列在大厅四周。同学们三五成群兴奋地围着观看,寻找着当年的自己和同学,指点、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学生不忘母校和老师恩情,同学们请来了马怀德副校长、校友办艾群老师、六二级年级办主任司青峰老师及当年下班辅导员或任课的11位老师。聚谈会全天由秦醒民(原海南省检察院检察长)、谭德山(原中央文献出版社副总编)、吴雪松(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主持,始终洋溢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
聚谈会以全体高唱当年年轻人的歌——“我们走在大路上”开始: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首先由筹备组的方光成同学(原最高法院法官学院副院长)向全体同学汇报聚会筹备情况:本次聚会由李玉臻同学(原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发起并为大会书写了会标,王开洞(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党委副书记、现律师事务所主任)赞助,同刘漳南(原北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孙成霞(北京市检察院某处处长)、翟俊喜(原唐山市公安局某处处长)及各班联络员等同学组成筹备组,大家分工积极筹备。确定聚会的宗旨是:回忆过去畅谈情意;面对现实珍重健康;展望将来安度晚年。
马怀德副校长前来参加聚会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马怀德副校长得知六二级聚会的消息,特意赶到会场,祝贺同学们在古稀之年相聚,他激情满怀地向大家介绍了近些年来,我校在学校建制、学术研究、教学、人才培养、校园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果,以及今后的规划;祝愿同学们健康幸福。与会同学听了无不为母校骄傲、振奋。之后同学们踊跃发言,由衷祝愿母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表示愿为国家法治、母校发展再尽微薄之力。李玉臻向同学们热情尽述倡议这次聚会的初衷,各班代表及个人回顾了在校故事、毕业后怎样相应祖国号召,分赴最艰苦的边疆、基层,在那里怎样工作、生活。宣读江兴国同学(原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长,教授。)入学那天的日记,成为上午大会的亮点,把同学们的思绪带回一九六二年。他几十年坚持写了162本日记,记录了那个时代大学生的健康向上精神。
下午各班同学座谈,回忆大学时代、交流老年生活、倾诉心怀。

时隔50年的历史情景再现



晚上的联欢会,把这次聚会的喜悦推向高潮。同学们无拘束地争相上台表演,快乐着自己,也快乐着别人。诗朗诵、独唱、表演唱、京剧清唱、二胡伴奏京剧唱段、舞蹈等文艺形式多样。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仿老照片的“情景再现”:由老照片上当年的的校舞蹈队员和手风琴手,按着当年的队形位置、姿势摆开,由原照片拍摄人翟俊喜和艾群老师拍摄。同学们乐不可支,一下子都回到了年轻时代。由于年龄的关系,晚会安排进行到21:30。但许多同学还意犹未尽。分别是那么难舍!
六二级的同学们是值得自豪的。他们有振兴中华的理想,经历过国家艰难岁月,经历过大半生艰苦环境工作与生活的锤炼,他们一直努力着、奋斗着。他们当中,不仅出现了许多被安排在国家、省、地市级司法机关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干部(如监察部部长李至伦、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赵虹),还有中国作家协会、书画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诗人、画家、摄影家。聚会期间,他们还为同学们带来自己的诗集、书画、摄影给同学,表达情谊。诗人李玉臻带来了他的诗集,画家李红涛为本次聚会制作的通讯录,献上了国画蝴蝶牡丹及”平生知己”、”桃花潭水”两枚篆刻。李玉臻为该国画题联很好地概括了六二级这一代:“风霜历尽皆为壮丽事业 甘苦偹尝乃是完美人生”。
一九六二级,这个在国家三年经济困难中就读高中、升入大学的年级,是一个值得母校为之自豪、同学们为之骄傲的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