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下午,我校第六期分党委书记沙龙在昌平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石亚军,副书记兼副校长冯世勇,副书记、纪委书记胡明出席了沙龙。各分党委书记、副书记,党委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沙龙。沙龙由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宣增益主持。
本期沙龙由国际法学院承办,主题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在人才培养中如何发挥作用”。与会者围绕主题各抒己见,深入交流,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国际法学院分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新丽,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资源利用、师德建设、学生培养和政治教育等方面,介绍了国际法学院分党委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做法。国际公法党支部书记张力以“定位”“把关”“协调”“服务”八个字,对教师党支部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概括。曹玉婷同学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就如何发挥学生党支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谈了感想,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人事处处长吴平以“师德建设”为切入点,就如何完善我校师德评价体系、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师德建设以及我校人才培养相关政策,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石亚军在讲话中强调,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核心,是党建工作最基础的定位。党组织的工作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展开,抓重点和薄弱环节,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作用。各级领导班子要加强交流和学习,善于总结经验,把实践中积累的智慧上升到理论高度,并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他创造性地提出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生产力”这一命题,并指出必须明确党组织生产力的内涵、外延、目标和路径,从而确立这一命题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践运行模式,设计出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
石亚军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生产力”这一命题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生产力的关键在于队伍建设,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排在第一位,利用各学科的特点,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抓手,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政治意识。他指出,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生产力的重点在于学生培养,各级党委要注重研究学生特点,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语境,一方面把智育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加强德育力度,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找到人生的方向,让他们在沐浴知识阳光的同时,也获得温暖的心理感受。教育教学应当致力于点燃学生心智的火焰,让教学拨亮学生人格的光芒,把培养学生的健全心智和完整人格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着力点。他表示,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生产力的难点在于把握当前高等教育宏观发展趋势与当前我校人才培养职责的关系,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仅仅固守于已有的经验,还要有更高的境界和时代感。人才培养不能止于自然,而且应该有意识、有组织、有目标地进行,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选拔优秀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国际交流学习,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能力,打开人才培养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