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苑中发议论,黄金台上著声闻,漫读千年国学精粹,纵横万载学海风云。6月7日晚19时,由校友会、校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分团委共同主办,银河法律教育中心协办,校学生会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联合承办的“博闻论坛”暨“银河百家讲坛”于昌平校区礼堂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作家周国平主讲,演讲主题为幸福的哲学。
活动伊始,周国平先生身着一件简朴的蓝色T恤入场,似乎以此向大家展示着他所秉持的简单的幸福哲学。他首先表达了时隔11年后再次做客法大的喜悦之情。随后,他又通过援引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幸福是终结的目标”引入自己对幸福概念的理解。他认为,幸福的定义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政治学层面的,另一个则为哲学层面的。他指出,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实现幸福更应重视法治社会机制的建立,更好地实现政府的作用、维护百姓的权益。
随后,他主要从哲学的角度对如何探寻幸福之道加以分析。他认为追求幸福重在分清生活中的主次矛盾,这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他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与家人的温馨经历,阐述了单纯的生命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使人们具备了幸福的能力的观点。作为自然之子,万物之灵的人类,应更多地追寻生命的本真,不应过分索取超出生命本身所需要的浮华外物。同时,他也以道家主张无为、无所恃终能觅得快乐的真谛为例,得出单纯的生命能助人获得快乐的结论。
周国平先生认为,同为快乐却有质量不同、层次高低之分,精神的快乐才是最大的幸福。丰富的精神世界更是幸福之源,这应由三点构成:知、情和德。所谓“知”,便是指理性的认识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它是检验高等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所谓“情”,即为情感与感知能力,它构建了更为充实的人格和精神轮廓;所谓“德”,也是最高等幸福感的溯源,它指道德追求和实践能力,也是高等教育最高的目标。
最后周国平对同学们说:“人生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好书;另一个自己我们要善于和好书交朋友,要善于和自己交朋友。”在随后与嘉宾互动的环节中,现场气氛进入高潮,观众们纷纷起身欲与嘉宾进行交流。在妙语连珠的回答中,周国平先生敏锐的哲思和轻松平和的应答,都令大家难以忘怀。他强调面对浮躁的社会,我们应当秉持一颗平静的心,不违本心地追求自己的坚守,享受内心的喜悦和宁静才是最大的幸福。
晚21时,本次活动在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嘉宾简介: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作家。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至今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的形而上学》等。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