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促进和帮助大学生就业,2010年3月,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法大新闻网联合设置专题栏目,启动“求职经验谈——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系列报道”。系列报道一经推出,反响热烈。为此法大新闻网今年继续与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合作,在今年推出第三季求职经验谈,希望以此推动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求职经验谈》,顾名思义,本专题收录的都是今年已经成功找到工作的同学们的经验和体会,他们在这里畅谈自己的求职经历,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求职过程和感悟,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艰辛坎坷或许你正在经历,他们曾经的迷茫、犹豫或许你也深有体会。然而,要始终相信,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到适合的方法,坚持积极的态度,再加上充分的准备,最终总会获得你想要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获得一次从校园走向社会的精神洗礼。
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经验之谈,能有效激励全体毕业生提升就业观念、坚定报国志向、激励进取心态、实现成长成才。我们惟愿:“他们的成功成为我们的动力”。交流经验,分享感悟,让每一个法大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在这条最终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本人马钰朋,于2011年12月31号接到两个单位的offer,可谓是欣喜若狂,小半年的辛苦没有白费。找工作是一场战役,在此略作总结,供师弟师妹们参考。
一、背景
本人本科、硕士研究生均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是法学专业,研究生是法学理论专业、法制新闻方向。我研究生的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读研究生期间不仅学习法理学知识,还大量学习新闻学、传播学课程。往好听了说,这个专业是学新闻的人里面最懂法的,学法律的人里最了解新闻传播的;说得差点,就是样样通,样样松。法制新闻方向毕业之后会发法学理论专业的硕士学位证书,因此,严格意义上,我算是法学专业的毕业生。
本人四六级成绩不高但都通过了,四级561分、六级469分;计算机没有通过任何考试。取得律师执业资格证书,在政法大学,通不通过司法考试,不仅是为了找工作的问题,更是一个检验自己多年的法学学习成果的问题。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看着学校里面百分之八九十的通过率,如果自己通不过的话实在是个面子问题。本科期间担任某社团部门负责人、研究生期间担任班级班长。获得过学校的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等等一些荣誉。另外,本人先后在法院、律所、企业法务部、法制类媒体实习过,其中法制类媒体的实习期间最长、收获最大,发表多篇新闻稿件、学术论文,也正是因为法制类媒体的实习经历让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找到了工作。
二、求职经历
带着上述这些背景,本人从2011年十月底开始了艰辛的求职工作。虽然研究生期间的方向是法制新闻,但最想从事的工作还是企业的法务或者律师,但做律师的话没有北京户口是无法从事诉讼业务的,因此本人希望找到份解决北京户口的工作,为将来跳槽做准备。但总的来说,我的求职方向有:1.企业法务;2.法制类媒体;3.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在年后考试,年前准备国考即可)。
找工作的过程在我看来是一场战役,而不是一次战争。就我来说,我选择了海投简历这个方法,自己看着差不多的企业都会投简历,一方面增加就业机会,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为了提高自己找工作的经验。就像游戏中打怪一样,打的怪越多,升级越快,拥有的技能越多。我不是个能坐得住凳子,天天看书的人,比较喜欢跟人打交道。因此,就着政法大学的名号,我还是接到了很多的笔试面试机会。十月底我投的第一次个公司——广本,就给了我参加笔试、一面、二面的机会。广本的笔试让我知道了笔试考什么,面试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结构化面试,小组讨论是什么样的,然后有的放矢的积累。经过一系列的求职,最终我收到了好几个offer,最终我选择了一家银行和一家法制媒体进行选择,银行是因为据说待遇不错,法制媒体是因为专业相关。后来我选择了法制媒体,虽然待遇可能不是特别理想,但毕竟还是在法律的圈子里工作,对今后的发展可能比较好吧,我的见识也有限,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只要认定的事,努力去做都会有个好的结果。
三、具体经验
(一)找准方向、明确求职目标。
找工作第一要注意的就是要明确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用干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找,虽然现在就业压力大,许多同学都说“哪要我就去哪”,这种心态有好的一方面,有点像雷锋同志的那种“我就是个螺丝钉,祖国哪里需要去哪里”,但毕竟现在的社会同那时不同,我们还有许多选择,所以应该想好要做什么工作。本人最开始也没有想法,所以导致北京、外地的工作都找,什么行业的都投,其中接受某省某机关的前期多项考试,最后到决定去那边考试的时候最后因为地域问题还是放弃了,后来想想因为前期的考试我浪费很很多时间、还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笔试,得不偿失。
(二)勤能补拙、多投无害
本人其实是个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的人,在找工作之处真的很担心自己不仅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感觉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了。但因为就着政法大学的牌子,收到了很多的笔试面试机会,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我明白自己还是有价值的、配的上一份体面的工作的。找工作是个长久的战役,没有强大的动力和信心的支撑很容易半途而废。随着日子一天天的流逝,每天的活动就是投简历、准备笔试、准备面试、去笔试、去面试。虽然很忙,但很充实。我投简历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周围其他同学,因此机会也比较多,几乎没放过任何一个求职的机会,任何一个提高自己求职经验的机会。这些经验虽然不直接接将你推入工作岗位,但对你面试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心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我先后进入广本、电信、中粮、多个银行、多个媒体、某个国家机关等等的面试,大部分都进入了终面,在其他同学还在思索人生的时候,我早出晚归的努力找工作。
但海投只对想寻找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同学有用,要想公务员考个理想成绩还是要懂得取舍,踏踏实实看书。我有个同学虽然在国考中折戟,但北京公务员考试中考了很高的成绩,部门第一,这和他这半年来认真复习有着很大关系。所以选好目标,找一条路,努力走下去,都会有好结果的。
(三)选好途径、事半功倍
找工作还要有好的平台,现在同学们找工作一般都会选择通过应届生(http://www.yingjiesheng.com/)来找,应届生上的招聘信息发布及时,涵盖范围广,的确是个不错的平台。但应届生上的信息还是不能涵盖全部的招聘信息,对于追求完美的同学,最好还要补充下政法、北大、人大、清华、中财等多个学校的就业信息网站。这些都看全了就不用再到智联、51、中华英才上去找招聘的帖子的。
另外,刚开始投简历的时候你会发现通过应届生大部分招聘页面都会链接到智联、51、中华英才等中介网站然后进行规范化填写,而且简历投的多了你会发现这些网站都有自己投简历的固定模式,而且甚至可以在这些网站保存你的简历,到需要的时候直接从中介网站记录的你的简历直接copy就可以了。因为现在大公司招聘的时候都会委托中介公司,因此在你自己做好简历之后,注册上述这三个常用的中介网站,然后按他们的格式填写保存,这样会让你在海投的时候事半功倍,不用每次都要逐一填写。
(四)外在重要,但重在内外兼修
在我求职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在强调简历的美观、衣着打扮的合理等等有多么重要,但我认为面试人员最看重的还是你的内在修为,也就是你这个人到底有没有“货”。这里所说的“货”就是你在大学学习期间的成绩、工作经历、实习经历、发表论文以及面试期间的谈吐,这些才是工作单位比较看重。对于还有机会补充这些经历的同学希望你们能在学校中不断充实自己,对于马上面临找工作的同学只能自我挖掘,在简历中体现反映自身能力的东西。我的一个同学的简历制作并没有特别美观,也没有花费心思拍照片、做美化,穿着也只是很普通很正规,但还是收到很多的笔试面试。所以希望师弟师妹们在提升自身能力值上多下功夫,不用过多关注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本人说的这些经验其实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小小体会,找工作还是看你用不用心。另外找工作也要靠缘分,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完全满足对方单位的需求,而且自身能力也完全达标,但就是没被看上,这都很正常。企业的人力也是普通人,人和人的交往就是不光靠能力,还要靠眼缘,因此没被看上是正常的,总有喜欢你这一款的公司等着你。找工作还拼的是心理素质,不要因为一时的起伏而影响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只要有恒心、坚持住,总有一份好的工作等着你。
【点评】着眼未来、脚踏实地”可以说是马钰朋同学找工作的八字真言。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找到好工作的前提是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职业规划,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有的放矢地去寻找。而脚踏实地则说的是找工作时的“务实”态度,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从事这份工作是否有利于自己趋利避害,分析从事这份工作能否不断为自身素质做加法。把握这两点,找工作时我们就不会象没头的苍蝇一样,横冲直撞,四处碰壁,头破血流而不知何故。(新闻与传播学院 刘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