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甲子华章】校庆论坛之“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举行

来源:文/记者 王云艺 通讯员 陈韵如 胡月 图/摄影工作室 于华   5-16   阅读:
T AAA

2012年5月16日下午,另一场校庆学术论坛“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昌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大会由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副校长威廉·拉西(William B Lacy)主持。

付子堂校长首先代表西南政法大学祝贺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0周年,并简要介绍了大会的嘉宾和流程,威廉·拉西教授也向中国政法大学表达了诚挚的祝贺,他谈到当今的高等教育不仅要变得更加国际化,而是应当更多地考虑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国际化,并且如何才能做到国际化,这就需要不断从资源上满足高等教育国际化所需要的资源配置,需要把全球化和国际化的重点作为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校长雷纳多·劳罗(Renato Lauro)首先发言,在向中国政法大学六十周年华诞致以真诚的祝贺之后,他开始了名为《全球化社会高等教育的前沿》的演讲。 雷纳多·劳罗校长引用皮特先生的一句话做为开场,“一些伟大的大学将变得濒临灭绝,他们因不能适应这个改变的现实,而难以生存”,由此可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谋求改变俨然成为了生存法则之一。接着他指出当今大学面临的是一种多平台的复杂任务,不仅要提供教育、激励人们的潜在意识,而且要不断更新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体系以及促进研究和创新方面的进步,以此达到将知识和文化传播到更加广泛和复杂的国际化大社会中去这一目标。然后,他特别强调我们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应注意的两点:千万不能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丢掉自己的历史惯例和历史沿袭,另一方面也千万不能让自己落后于历史与时代。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以《高等教育国际化——厦门大学的实践》为题作了演讲,朱校长指出,国际化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是人类传承知识,探索科学,发现真理的主要形式,而知识科学和真理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他们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家有祖国,但科学没有国界。朱崇实校长接着介绍了厦门大学在国际化教育的经验,包括与国外的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教师相互访问,学生互相交流,共同举办夏令营暑期学校等,使厦大学子拥有了更高的国际视野,了解到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并使厦大的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朱校长还指出,厦门大学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在91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把国际化作为发展的战略,厦门大学正在奋斗的目标是:在2021年厦大百年校庆之时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第三位发言的是波尔多四大校长雅尼克·冷先生(Yannick Lung),他演讲的题目是《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机遇与风险》。他指出:经济和市场共同驱动的全球化进程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可以用机遇与挑战并存来形容。其中机遇包括:及时获取世界上最先进知识、信息及技术的条件,国际科学方面众多的对比信息,开放的国际化理念,范围更加扩展的学术研究,科学及人类学术研究成果的共享这五个方面。与此同时,雅尼克·冷先生也强调高等教育在全球化领域下也存在众多风险,其中最主要的风险就是高等教育的商品化,因为以商业为主导的原则诉诸于高等教育之后,知识和教育就变成经济学家分析公共益处和公共所得的一种工具,而新的知识在传播初期显然不具备经济优势,这也就排除了大部分的人口了解到这些新的知识。

高等教育还面临着包括高校和学术之间的过度竞争、市场和金钱导致科学思维同质化、 高校一味追求排名等风险。最后雅尼克·冷先生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应该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环境进行深入思考。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作了名为《推进大学国际化,提升大学竞争力》的演讲,黄进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网络化的今天,人类已经步入以知识为驱动力的社会,国际交往的频繁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从一种教育理念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和趋势。他主要对大学国际化的内涵、大学国际化的现状及其动力、大学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大学国际化的评价方式、大学国际化与特色化、现代化的关系这五个方面对大学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和介绍。在大学国际化的内涵方面,黄进认为现阶段中国大学讲国际化,它的内涵主要应该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来提升学生教师的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的国际影响力。他强调国际化不是全盘西化,也不是简单地与国际接轨,而是要通过国际交流,国际合作来提升大学自身的竞争能力。

第五位发言的是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副校长罗伯托·拉伯尔(Roberto Rabel),发言题目是《把学生培养成全球市民:维多利亚国际领导者项目》。他主要围绕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维多利亚国际领导者项目”的进行情况和课程设置进行了介绍,并且对于项目进展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和学生学习中能力提升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同时,拉伯尔教授指出,项目的益处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并且促进国际化的学术交流与互动,同时也提升了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国际知名度。最后,拉伯尔指出,全球领导者项目的关键在于如何配置现有资源,并且获得新资源的支持,此外,学生本身的参与和支持也构成了“维多利亚国际领导者项目”双赢局面的形成和成功的要素。

第六位发言的是台湾中正大学校长吴志扬,他演讲的题目是《东亚高等教育的愿景——以中正大学为例》。吴志扬校长首先对中国政法大学60周年校庆庆典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接下来以成立23年的中正大学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愿景为例对东亚高等教育的愿景进行介绍。吴校长指出:经济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诱因,并且介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介绍了中正大学从东亚地区开始,由下而上进行交流活动和由近及远的区域联盟架构。具体的做法是建立友善的国际化校园,开设远距离华语文师资培训课程,加强与东亚地区高等院校的交流,延揽国际级学者访问讲学。这些措施都有效提升了中正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吴校长也借此契机,期盼开启与大陆学术机构更为密切的合作。

接下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进行发言,他演讲的题目是《趋势与使命:中国法学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吴校长指出,中国法学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理念和心态、目标定位、制度设计和彰显特色等四个主要问题。并且就上述四个问题提出了四项解决方式和应对之策,包括国际化的理念、国际化的文化、国际化的模式和国际化的人。吴汉东教授指出,中国法学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面对新趋势,我们要趋势而为;面对新使命,我们要卓然创新。

最后一位发言的是卢塞恩大学副校长、瑞士帕拉塞尔苏斯协会联席主席马库斯·莱易斯(Markus Ries)。莱易斯指出,教育是个人实现自我的方法之一,要让人们有进入大学的平等机会。大学必须要非常的开放,对于所有的种族,所有的人口开放,而并不是在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是这样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年轻人实现他们的理想,因此大学应该不断适应学生的变化和发展情况,以此体现大学平等、兼容以及与社会的融合。此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下,应该对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这种竞争对于高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有促进作用。瑞士的高校对全世界的学生开放,同时瑞士也承认和接受本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学位和研究成果,这些都使得高校在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最后莱易斯对与中国政法大学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表示期待。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各院同学和老师踊跃提问,与各位嘉宾积极互动。最后,大会主持人付子堂和雷纳多·劳罗对大会发言进行了总结。他们说,国际化不应该是一种文化的泛世界化,要注意国际化的双向性问题。发言的几位学者都紧扣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论坛主题做了很好的研讨,对大家有所启发,特别向各位讲演人表示感谢。至此,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国际论坛圆满结束。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