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友访谈】浓浓校友意,依依法大情——访我校79级校友柯炳麟

来源:通讯员 郭磊 实习通讯员 高晓蕾 王健琦   5-15   阅读:
T AAA

柯炳麟校友正在与人通话,好像马上要赶往下一个场地,事务十分繁忙。但是他笑着说:“学生十分热情,我也不能辜负”,终于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柯炳麟,现任厦门优迅高速芯片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中国政法大学79级福建校友,法学专业。毕业时被分配到厦门大学从事法学教育,毕业后一直与母校依然保持着联系。此后即便多次转换工作岗位(在80年代叫下海),从90年代持续到今天,只要有机会回到北京,或者是学校有重要活动举办,柯先生都会回到母校,拜访学校教师,与昔日同学叙旧,感慨母校的变化,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

谈起自己学习法律与跨专业的经历,柯校友说,法大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敬业的法律人才。中国当时处于改革开放时期,改革的大潮推进了很大一批人才跨专业就业。然而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离不开法律,法学依然是根底。法科背景能使人们很好地应对风险,成功的几率也随之提高。他还谈到,企业的发展人才位于第一位,拥有人才企业就一定能发展,人才能够创造财富,是最大最好的资源。

他回忆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文革后法大复校之初,他还作为第一届学生的学生代表在公安部礼堂发过言。复校之初,条件很艰苦,但是当时师生同甘共苦,心中却只有一个心愿,努力使我们的学校得到最快的复兴,在全校师生的艰苦奋斗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这百废待兴的学校里建造出了一个美而小的校园,营造出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也培养出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作为“北政”复校后的第一批学生,柯先生认为,与历届相比,法大留给了他们最好的师资。他笑称,当时的本科生相当于有现在博士生的待遇,江平、陈光中、巫昌祯等教授直接给他们上课,进行班级性的学科讨论。这是他们作为法大复校后第一届本科生最为自豪的事。自己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的时候,看着自己当年的老师一个个成为法学界泰斗,也使他在人生路上更多了一分自信。

当谈及自己的老同学,柯先生说:“大学同学是天然的朋友,大学同学间的感情最应当好好珍惜,这是我们立足社会,谋求发展的一个人脉基础。”当谈及对当前法大学子的期望,柯炳麟先生首先回顾了他的人生经历,认为当年的大学生录取率极低,都是当时的“天之骄子”,“国家精英”。大学培养基础很重要,但也要有胆识,敢于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和经验,他认为,今后高校应当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综合型人才。他建议,在高科技前沿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法大应当甩掉学科专一的包袱,加大力度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努力向北大、清华等尖端名校靠拢。

柯先生多年后重返母校感触颇多。说到法大多年来的变化,柯先生认为,外表的改变是固化的,法大内部的改变给人以切身的体会。不管是学生素质素养、学校学术氛围还是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方面的变化,每一个法大学子都必然能够从这次盛大的甲子庆典活动中听到、看到、感受到。作为法大学子,只要有机会都应当回来看看母校,看它现在的发展,看望培育自己的老师,看当时的同学。这些同学中,他们有些依然从事着法律工作,成为了国内顶尖的律师或学者,在法律界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有些则跨专业,跨领域地追求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在法学以外的其他领域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法大建校之初,就以将学校建成国际一流大学为目标。如今,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政法大学已经成为中国法学界毋庸置疑的法学教育最高学府,而今,我们也都能看到,都能感觉的到我们全校师生正在为创建世界名校的宏伟目标努力着。

最后,作为法大的杰出学子,柯炳麟校友总结了他的人生体会与对广大法大学子的建议:第一:大学生要有理想。理想是推动一个人不断前进的永恒动力。第二,大学生要有毅力,我们总要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有坚定的人才能获最后的成功。第三,大学生要学会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大学所学的知识将会成为未来走入社会的基础,所以在大学一定要学好知识。然而单单学好知识还是不够的,只有能灵活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才能将大学之所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所以大学期间一定要注重自己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你们才能走得更远。

“作为法大学子,对学校的眷恋、感恩的心一辈子都在,随着岁月的推进也会越来越深厚。”采访最后,柯炳麟校友深情地说。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