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限娱令”,传媒利益蛋糕重新瓜分,究竟谁是最终赢家?
思“限娱令”,娱乐节目屡禁不止,是传媒在翻拍娱乐还是大众在捧红传媒?
11月15日晚7点,由刑事司法学院主办的行思讲坛第十六场:“限娱令”带来了谁的寒冬——中国传媒娱乐化倾向之思辨在昌平校区逸夫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三位嘉宾的精彩思辨与深入剖析让同学们在娱乐的气氛中对新鲜出炉的“限娱令”有了进一步了解。
好好娱乐,天天向上
“我就是吃这碗饭的!”“那我就先脱个帽向各位法官们致敬。”作为中国首席娱乐策划人,田金双老师开场的几句话中颇有一份媒体人所特有的娱乐幽默气质。
随后,田老师以限娱令的渊源为线索,将古代中国文化和大众娱乐曾遭洗劫的历史向同学们娓娓道来。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我们实行了“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但田老师认为目前大陆大部分综艺娱乐节目仍然是从港台韩日地区或欧美间接借鉴复制过来的,向上发展的创新能力都还很差。此外他还强调,“限娱令”绝非仅限于限的作用,受损退出的广告商家反而会促进娱乐节目向绿色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它双刃剑的效果威力如何还须时间来验证。
娱乐至死,步步惊心
中国政法大学的阴卫芝老师从学术角度,以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书为蓝本进行阐述。她认为媒介即信息,媒介已从传统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书到如今的现代化信息网络。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载体之一仍旧保持着难以撼动的地位及优势。由于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目前面对的还是除较高素质外的群体,因此它发挥的心理暗示作用不容我们小视,观众收看节目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地接受娱乐所策划的一个圈套的过程。当政治、经济、宗教和商业文化等都成为娱乐的附庸时,我们是蒙昧之下开怀大笑,还是顿然知晓其实被娱乐的是自己?
国外阵营和网络大本营
苗棣老师,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将“限娱令”比作给纸老虎带紧箍咒,意在说明市场竞争的背景下广电总局对媒体市场的 宏观调控和监督作用。可观众会发现虽然娱乐节目少了,但许多节目会挂着诸如生活、科学的羊头,继续卖娱乐的狗肉,这种隐蔽的方式让观众觉得像是参加假面舞会,只不过心照不宣罢了。“限娱令”也就沦为一纸空文的地位,不再具有长久的时效性。
纵观国外,除了个别国家因政治和宗教等原因外,大部分电视台媒体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会行业自律,以保证长远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而反观中国的媒体,更像是一只拷着脚链由国家养着的公鸡:财政部希望它能下蛋,宣传部弄得它一见红就打鸣,“有关部门”则想让它闭嘴。但这也正给了微博、视频网站等新兴媒体更大的发展空间平台。“限娱令”若带给娱乐传媒的冬天来了,那么新兴传媒的春天还会远吗?
嘉宾简介:
田金双中国首席娱乐策划人,被评为“中国十大金牌娱乐策划人”,是将“娱乐策划”概念引入高校课堂第一人。中国传媒大学娱乐策划人进修班创始人,他创办的中国首家娱乐私塾,被称为“娱乐界的黄埔军校”。
苗棣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长期从事广播电视艺术及电视文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并注重中西电视艺术、电视文化比较领域的研究,著有《电视文化学》等。
阴卫芝嘉宾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曾任《走进科学》栏目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