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校隆重举行“光华树才计划”捐赠仪式

来源:校团委 图/摄影工作室 张龙云   6-27   阅读:
T AAA

6月26日上午,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光华树才”捐赠仪式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中国法学教育最高学府,本着“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秉承“厚德 明法 格物 致公”的校训,为中国法治进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符合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的法律高端人才,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与中国政法大学一道,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在社会企业的鼎力支持下,开展此次“光华树才计划”走进中国政法大学活动,“光华树才计划”将捐资10万元现金,“光华资助贫困大学生计划”将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捐赠价值10万元的衣物。

参加捐赠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原山西省省长、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荣誉理事长刘振华,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顾问、哈佛大学教授黄万盛,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边振岳,副理事长谭新明,副理事长、实业家闫金德,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常务理事董凤树,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常务理事王圣钧;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冯世勇、学生处处长卢少华、国际法学院副教授祁欢、校团委书记王明宇;中国青年报李斌、北京日报刘扬;捐赠仪式由校团委副书记孙璐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冯世勇致辞

冯世勇对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在致辞中指出,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旨在围绕社会教育工作目标,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心支持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开发与培养,真正为大学生的承载成才服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冯世勇在介绍学校概况中讲到,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直属于教育部、以法学为特色,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211”重点建设大学,经过六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设定了建设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的奋斗目标。学校以丰富的校园文化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展示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相信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将进一步推动我校各类活动的开展,使我校学生从活动中体验生活,丰富经历,拓宽视野,促进其全面发展,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这也将大大有利于丰富我校校园文化,推动我校文化事业的建设,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顾问、哈佛大学黄万盛教授致辞

接着,黄万盛代表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发表了讲话。他说,为了促进我国大学生综合发展,使更多大学生更全面的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国家建设服务,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在全国高校开展培养、拓展和开发大学生综合素质等一系列公益支持计划。他认为这能更好的提升大学生修养,完善大学生品格,促进大学生回报社会,并用一句哈佛大学的名言说明了这一点。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和中国政法大学的合作,开展“光华树才计划”走入中国政法大学活动,不仅将企业和社会的温暖带到在校大学生身边,更能丰富法大学子的课外生活,拓展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树立社会公益事业责任感。

王明宇介绍了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的执行方案,他在介绍中指出,对于“光华树才计划”捐资的10万元现金,学校将在秋季学期举办中国政法大学社团文化节,开展传统文化游园会;开展学生礼仪培训,举办“礼仪风采大赛”;开展“时事政治论坛活动”,定期进行网络时政播报;开展中国政法大学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快乐北京城”相声专场。对于“光华资助贫困大学生计划”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捐赠的价值10万元的衣物,学校将依托现有的贫困制度体系,做好捐赠落实的各项工作。他最后指出,团委一定严格落实和执行方案内容,细化各活动实施细则,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签署捐赠协议

转交“光华树才计划”10万元现金支票

转交“光华资助贫困大学生计划”10万元衣物捐赠单据

董凤树先生赠送书法作品

向光华科技基金会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赠送锦旗

随后,边振岳与冯世勇共同签署了捐赠协议。基金会向学校捐赠十万元现金和十万元的衣物。王圣钧、闫金德分别向王明宇转交了“光华树才计划”10万元现金支票和“光华资助贫困大学生计划”10万元衣物捐赠单据。祁欢代表学校接受了董凤树赠送的书法作品。卢少华代表校方向基金会代表谭新明赠送了锦旗。最后,刘振华与冯世勇上台共同为“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中国政法大学基地”落成揭牌。

捐赠仪式在友好欢快的氛围中结束,光华大学生发展基金为中国政法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为家庭紧急困难的学生送来了一缕春风。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