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9年12月23日第17次校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了这样一个新的文件——《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奖励办法》)。长期以来,就业工作被定位为校院两级“一把手工程”,就业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命运,进而决定学校的未来与发展。针对《奖励办法》的施行,记者采访了我校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冯世勇,详细了解了实施《奖励办法》的目的以及我校就业工作的相关政策。
一、认清就业形势 鼓励工作开展
“就业工作是攸关学生与学校命运的重中之重,作为‘一把手工程’,学校要求各个学院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实际的思考和积极的行动对待就业工作”,冯世勇谈到,“学校落实《就业工作奖励办法》正是希望以此充分调动各全校各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学院领导、研究生导师、其他教师以及学生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以达到毕业生高就业质量和高就业率的目的,使大学生充分就业”。《奖励办法》设有“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就业工作贡献奖”三个奖项,面向各学院、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分党委(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毕业班辅导员,以及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教职工进行评选。
“得奖与其说是一种奖励,不如说是一种鼓励”,冯世勇说,“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向好,但依然面对很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从全国形势看,2011年国内毕业生总数达660万,比去年增加30万,从地区形势看,2011年北京地区高校(含科研单位)预计有毕业生22.9万,其中研究生7.4万,本科生11.1万,专科高职生4.4万,毕业生总数比去年增加1万,从我校形势看,2011年毕业生达4233人,其中本科生2402人,研究生1831人,比去年增加709人,涨幅为20.1%,增幅较大”,“去年,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法学为‘就业最差之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校学生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根据问卷调查,我校2011年毕业生中47.8%的同学理想就业地区首选‘京津沪渝直辖市’,58.8%的同学就业首选单位为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央及地方纷纷调整公务员招录政策,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市招收公务员等今后主要从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基层工作人员中招录,同时,北京等主要城市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适度限制京外人员在京就业政策无疑将会影响到高校毕业生在京就业。
到基层就业、到京外就业、到中西部就业既是国家政策导向,也是社会现实需求。
“现实中,政策规定与同学们的期待和愿望还有差距,学校和学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强化政策宣传、转变就业观念、提供优质的毕业指导与服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发挥校院两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冯书记强调。
二、压力化动力,政策需先行
有指引,才有方向。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领导部门及时确立2011年就业工作的主要思路和工作重点,并初步制定了各项就业工作措施,旨在加强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国家及各省市地方公务员招考中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普遍下降,以配合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及基层就业,因此,学校就业工作的重点也随之做出调整,即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2011年是学校就业工作‘服务年’,就业创业信息平台的建立以及就业咨询与辅导的开展将为学校的就业工作打开新视野”,冯世勇提到,“同时,学校将继续挖掘资源,广开门路,实行‘走出去’、‘请进来’两手抓,即将通过走访用人单位,介绍我们的学生,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有效利用法大校友、兼职教授、董事单位等有利资源,积极深入各行各业,为毕业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就业机会”。此外,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将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进而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形势的严峻给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压力更为沉重,”冯世勇强调,“学校、学院会落实重点帮扶措施,认真做好特殊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要求各学院实行‘一对一’的跟踪和帮扶机制,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三、自主择业,敢于挑战
“就业工作是国家、社会、学校、学院、学生及其家长的共同责任,只有配合协作才能圆满地完成。在学校、学院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作为就业工作的主体更应该担负起自主择业的责任。如何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就业目标、做出就业规划、在学校和学院的帮助下把握就业机会则是对自己负责的重要体现”。
在一次就业指导沙龙中,冯世勇提出“抓早、抓小”的就业规划策略,鼓励学生早做规划,应时调整,从点做起,踏实而进,坚决摒弃对就业形势盲目乐观、求职预期过高的思想态度,认真把握现实政策的变化,敢于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磨练自己的意志,“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前提是,你要先把自己锻造成一块好金子,才能保证熠熠生辉”,冯世勇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经过艰难困苦的砥砺,生命才会有色彩,有深度”。
就业工作,任重道远,对就业工作的奖励是鼓励,更是鞭策,奖励在获得同时便已归零,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各学院的领导和老师都应该有新的思考和新的作为,以促进学校的就业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如果将就业工作比作一艘船,那么每一位老师都要准备好做一名掌舵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尽职尽责工作,全心全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