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就业告别了无忧的历史,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在中国政法大学第一届“就业工作先进表彰大会”之际,新闻中心记者对获得“就业求职个人二等奖”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06级辅导员刘慧进行了专访。采访中,刘慧结合自身经历,谈了对就业工作的理解和感悟。
一、通力合作 多方努力共同推动就业增长
“就业率的提升是学校各个部门团结协作的结果,是同学们自身不懈努力的结果,辅导员在其中只起了很小很小的作用。”翻阅着一项项就业工作成果,面对着95.33%的高就业率,刘慧显得非常谦虚。她表示,学校提供了较完备的制度保障,给予了正确的政策引导,积极构建了就业信息平台,同学们不断进取,增强各方面的能力,辅导员做好教育、引导、管理工作,就业增长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二、循序渐进 系列规划帮助学生认知就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就业工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刘慧制定了贯穿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即:大一时举办“理想与信念”主题演讲比赛,让同学们初步确定目标或方向;大二时教学生制作简历,大致了解求职技巧;大三时与学生一对一地谈话,帮他们分析、明确就业走向;大四时组织模拟招聘等活动,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应聘氛围。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在不同阶段从不同角度感知就业,对就业的认识逐步由模糊到清晰,由浅显走向深刻,从而对就业中将面临的问题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三、加深了解 根据个人特点提出针对建议
做好就业工作,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必不可少。刘慧不仅在学生大三时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与同学们谈心,更在平时就关注同学们生活的点滴,主动为他们解疑答惑,逐渐积累同学对自己的信任,使得他们在就业中遇到问题时会主动与她交流。另外,她也提到,认真负责的对待论文和工作总结,也是很好的把握学生状况的渠道,例如在写《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和获得学校第一届学工系统研讨会三等奖的《按类招生对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和应对措施》两篇论文的过程中,刘慧对同学们的状况有更宏观、系统、全面的把握。了解学生的个人特点后, 刘慧对同学们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例如有位同学形象好,气质佳,在礼仪方面有特长,刘慧就鼓励她在公关行业多投入精力,最终该生成为北京一家公关公司的主管。
四、鼓励实践 多元历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现在就业靠的不是专业,而是整体素质”,四年中,刘慧本着“严格要求、细化管理”的原则,在敦促学生“学好理论知识,保证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注重素质教育的实践化,鼓励学生参加多样的活动锤炼能力。她讲到:“我会积极参与学生们的活动,能指导的指导,不能指导的就为他们加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06级同学的整体素质特别好,多次创造了政管学院的历史最好成绩,并且218名同学中有162人,成为校、院、党、团、社团的骨干力量,更有多名同学获得市、校、院级的多项奖励。这些都为他们后来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引导 端正态度积极迎合市场需求
就业工作中,学生自身的心态非常重要。一方面,在刘慧平时的关心鼓励下,“06级同学没有一个被动等待机遇的,大家找工作的热情十分高涨,使得就业工作比较容易展开。”另一方面,正如刘慧所言“咱们的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因此,她引导学生正确评估市场导向,合理预期就业地点和薪酬,打破学生们扎堆涌向公检法系统的惯例,鼓励一些同学面向企业就职,另外她还结合学院“回家乡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根据具体情况,动员部分同学参与“村官项目”、“援藏项目”等,事实也证明,这些同学都得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
采访的最后,刘慧也表达自己对未来就业工作的良好期许:“希望学校的各项制度可以进一步的完善,能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通过授课指导学生就业,能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也希望咱们的毕业生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拥有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