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促进和帮助大学生就业,2010年3月,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和法大新闻网联合设置专题栏目,启动“求职经验谈——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系列报道”。系列报道一经推出,反响热烈。为此法大新闻网今继续与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合作,希望以此推动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求职经验谈》,顾名思义,本专题收录的都是今年已经成功找到工作的同学们的经验和体会,他们在这里畅谈自己的求职经历,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求职过程和感悟,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艰辛坎坷或许你正在经历,他们曾经的迷茫、犹豫或许你也深有体会。然而,要始终相信,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到适合的方法,坚持积极的态度,再加上充分的准备,最终总会获得你想要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获得一次从校园走向社会的精神洗礼。
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经验之谈,能有效激励全体毕业生提升就业观念、坚定报国志向、激励进取心态、实现成长成才。我们惟愿:“他们的成功成为我们的动力”。交流经验,分享感悟,让每一个法大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在这条最终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我叫何水涛,是法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很高兴能与各位同学一起分享我的求职历程和心得体会。我于去年12月份签约青岛海尔集团,从事法务工作。简单回顾我的求职历程,我认为自己求职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一、早决定、充分准备
决定考研还是工作,这是大四学生首先面临的抉择,我在大四上学期刚开始就决定找工作,放弃考研。这不同于很多同学“一手抓考研,一手抓工作”的思想,尽早决定找工作让我明确了大四一年前进的方向,也使我能够集中精力去准备找工作,为我找工作的历程奠定了基础。越早的做出决定,就能有越多的时间充分准备。
很多同学一直在考研和工作之间摇摆不定,想工作却又怕工作不好找,索性先去考研,如果考研不成只能去考各个地方的公务员,这样会使自己的求职工作陷入被动。考研和工作是两个不同的选择,选择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适合自己。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考研大军,其中不乏有些同学是抱着盲从的心理,或者是为了避免现实中就业的压力。对于如何选择,我自己的体会是要结合自身情况,比如自己的性格、家境、性别等条件综合考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切忌盲从。如果决定找工作,最好是一心一意,不要一边准备工作,一边又想着碰运气考研,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
二、早动手、主动求职
决定找工作之后,我就开始全面收集招聘信息。每年的10-12月份是企业的招聘高峰期,各大招聘网站都有大量的招聘信息,学校就业信息网也会及时更新招聘信息。在找工作期间,我有一个习惯,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浏览学校就业信息网和各大招聘网站的最新招聘信息,每天给自己感兴趣的公司投递简历,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看自己邮箱是否有新的邮件。后来统计,在两个月时间里,我投递了70余份简历,参加了近20场笔试和面试,及早开始动手找工作,让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取得了先机。
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每年的10-12月份这两个多月的时间是企业招聘的高峰期,也是同学就业的高峰期,是求职的黄金时间。对于要找工作的同学来说,这两个月非常重要。在这期间,求职信息会大量集中发布,各大招聘网站如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都会有校园招聘专区面向应届毕业生,企业的需求一般也比较大,招人很多,而且,各大银行的招聘计划也都是安排在这个时间段,认真准备找工作的同学大多能在这期间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也是在这期间通过海尔集团的网申,并最终通过笔试和面试,得以签约海尔。在我们学校,很多同学是准备考公务员的,这期间除了国考没有其他的公务员招考,但是这段时间同样值得把握。同学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的积累丰富的求职经验,身为应届毕业生,我们在学校学到的求职技巧有限,只有在实际的求职过程中积累经验,尤其是面试经验的积累是很宝贵的,尽管公务员的面试方式和企业不同,但是,它们考察的都是一个人面试时的气质、言语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这些能力在企业面试中都可以得到培养,这些经验的积累非常有助于公务员面试,因此,希望想要找工作的同学能好好把握这段求职的黄金时间。
三、不怕辛苦、直面挫折
在这里不得不说,找工作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这种辛苦既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理上的。我们学校本科生在昌平,这客观上增加了本科生找工作的难度,因为大多数企业的宣讲会、招聘会和笔试、面试地点都在城里,这就要求我们找工作的同学必须克服自己的惰性,更加积极的走出去。在找工作的两个月里,我几乎每个周末都会进城参加笔试或面试,有时一天要参加几个公司的面试,一天下来非常的累。当初我面试海尔集团,初面在城里,早上五点多就要坐公交车进城,终面更是要赶往青岛海尔总部,这是身体上的辛苦。
心理上的辛苦就是要忍受孤独和挫折,刚开始身边找工作的同学很少,不能和同学分享求职中的喜怒哀乐,会感到很孤独;找工作时会碰到很多挫折,记得自己有几次都是进了面试之后被淘汰,有很强的挫败感。对于开始时的辛苦和失败,要勇敢面对,克服这些失败带来的挫败感,勇敢竞争才能取得成功。同时,不要妄自菲薄,因为我们缺乏经验,开始时的失败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只要我们多试几次,把握住求职的节奏,成功也会随之而来。还记得求职时会经常听到一句话:企业选的是合适的人而不是最优秀的人,现在想想,求职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可能你觉得自己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企业可能会怕你太优秀留不住你而放弃你,因此,要能正确看待求职中的失败,时刻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最积极的状态。
四、转变观念、开阔视野
我们学校的学生有很浓重的公务员情结,就业方向也多以公检法司等机关为主。刚开始,我也是把自己的就业方向定为公务员,把找工作当成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可是,后来随着面试的企业越来越多,自己对企业工作的认识更深入,对就业的看法也更加理性,从起初的笃定公务员到后来的就业选择多元化,就业观念逐步转变。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曾先后到上海、青岛、杭州等地参加面试,感受各个地方的生活环境,视野更加开阔,就业选择不再仅仅局限于北京等直辖市,开始把目光转向生活压力较小的二线城市,正是就业观念的转变和视野的开阔促成我最终签约海尔集团。
现在来看,就业观念的转变是很现实、很迫切的。国家的政策导向不再鼓励大学生直接去考公务员,中央和省部级岗位明确不再招应届毕业生,各个地方的公务员招考也有越来越多的限制,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要求有工作经验,留给我们的职位越来越少,能考上公务员的同学越来越少,而且多是基层一线岗位,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这时候,如果跳出公务员的局限思维,及时转变观念,选择合适的企业岗位也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以上是我简单的求职历程和一些心得体会,我自己是选择到企业工作,也有一些企业求职的经验,结合周围同学的求职情况,简单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些企业求职中要注意的地方。
企业招聘的常规流程是宣讲会—网申—简历筛选—网络测试—笔试—面试。宣讲会是企业的自我宣传,便于求职的同学对企业有更多的了解,这里需要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企业投递简历的人很多,会在宣讲会现场收取简历筛选,如果没有去听宣讲会可能会错过机会,不过这样的情况并不多。
网申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简历投递方式,目前多数企业不再筛选纸质版简历,改为专门招聘网站的网上简历,网申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需要按照要求填写,比较规范。网申的特点是方便快捷,但是也造成投递简历的人大量增加,通过的概率也相应降低,因此,对于网申,一般采取“广撒网”的方式,只要有合适的职位就去申请,这样会增加自己成功的几率。
网络测试一般是性格测试或岗位匹配度测试,之前在外企比较流行,现在招聘企业一般都会有网络测试,我自己就做过十多次的网络测试,内容也都大同小异,网络测试难度不大,只要如实作答一般不会有问题。笔试都是企业自己出题,形式多样,考察的能力也不同,我个人的经历是行测考试居多,多数企业采用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出题方式来考察。
面试,是最重要的一关,也是企业招聘中淘汰人最多的。企业的面试一般有2-3次,现在比较流行的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几个人为一个面试小组,一个话题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关于无领导小组讨论网上会有很多面经,可以借鉴,但还是切忌僵化,不要照搬别人经验,面试是看现场发挥,但是平时的积累也很重要,平时要刻意的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迈向我们人生中的另一个阶段,求职是我们要迈出的第一步。求职要理性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求职也要主动出击,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