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科学看待地震 理性应对核防——记中国政法大学形势与政策报告会

来源:记者 孙皓翎 图/校团委   3-23   阅读:
T AAA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精神,落实我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七个一工程”要求,我校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于3月22日下午在昌平校区礼堂举办了形势政策报告会,本场报告会的主题是“科学看待地震、理性应对核防”。

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冯世勇出席本场报告会,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原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徐德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乐小云,我校刑事司法学院2009级学生、汶川地震“抗震英雄少年”王亮为本场报告会作主讲报告。我校各院各年级本科生学生代表近1000人参加了本次形势政策报告会。

冯世勇在致辞中指出,形势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冯世勇说,我校已将形势政策课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根据形势政策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冯世勇还结合近期发生在日本的地震海啸与核辐射灾情指出这是一场特别的形势政策报告会,并强调本次形势政策报告会的目的是为提高同学们对地震和核辐射的认知水平,使同学们认识到增强防灾减灾避险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他提出四点要求:第一,同学们要相信科学,掌握必要的防震、防灾、减灾知识,遇震遇灾不乱,冷静面对,科学应对,听从指挥;第二,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传播自救知识,灾害时运用自救知识,积极自救,科学施救;第三,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练在平时,用在灾时,胜在常备,有备无患;第四,相信政府,相信主流媒体,遇到灾害时,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冯世勇在致辞中还对与会的三位嘉宾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代表学校对三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位嘉宾分别就地震的防灾减灾,核辐射与放射性的知识,以及对地震的感受和反思做了主题报告。

徐德诗向同学们介绍了地震震级的确定、国际救援程序等相关知识,他结合日本9.0级地震与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通过具体事例警示同学们要“不畏天灾,科学应对”。徐德诗还告诫同学们要提高忧患意识、防灾意识和应急意识,做好灾前准备,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没有人能控制自然之母,但是做好应急措施,我们可以将损失最小化。”徐德诗引用的新西兰名言以强调防灾应急工作的重要性。

乐小云从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放射性基本知识和辐射防护主要方法三个方面向同学们进行了报告讲授。乐小云从专业的角度为同学们讲解了原子核能量释放、链式裂变反应、核反应堆基本结构等知识,介绍了我国与世界核电发展现状,以及生活中的辐射与放射性现象,并讲述了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与一般方法,使同学们对核防护有了更加理性清晰的认识。

王亮在08年汶川地震中,作为北川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多次冒着余震的危险爬进教学楼,帮助三名同学成功脱险,被授予"抗震英雄少年"称号。他在报告中生动讲述了人在直面天灾时的无奈和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人没经历过生死的考验,永远不会真切体会生命的可贵,人没亲眼看见自己从小到大依存的家园毁于一旦,永远不会真的知道什么是灾难。王亮希望所有人都能珍惜珍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要孝顺父母。他的讲述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

在提问环节中,徐德诗告诫同学们遇到突发灾害要沉着冷静,因时因地制宜采取最佳避险措施。并指出我国现今的专业紧急救援尚需加强,防灾演练尚需普及,并借同学的提问呼吁将防灾演练列入预案中,开展实实在在的防灾减灾演习。

嘉宾介绍:

徐德诗研究员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原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曾任天津市地震局局长、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司长、震灾应急救援司 首任司长、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指挥部指挥长。获2004年全国“五一” 劳动奖章。现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中国老科协地震分会副秘书长。

徐德诗先生长期从事地震监测、援救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地震应急救援研究、地震知识科普方面取得了新成果。现任《中国防震减灾百科全书》应急与救援卷主编、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员。2010年3月,出版发行了《志愿者与地震紧急救援》一书。

乐小云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北京大学技术物理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中国电工学会离子束、电子束专业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文科类物理课程教学研究协作组成员。从事粒子辐照效应理论与实验研究多年,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基金项目的研究,近年来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已被SCI收录20余篇。

王亮同学在08年汶川地震中,作为北川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多次冒着余震的危险爬进教学楼,帮助三名同学成功脱险,被授予“抗震英雄少年”称号。现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09级。

地震避险及核辐射相关知识

一、地震避险

1、学校避险

(1)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

(2)正在上课时: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

()在操场或室外: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震时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2、公共场所避险

(1)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拥挤。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如不得已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解开领扣,保持呼吸畅通。

(2)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或趴在排椅旁;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3)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4)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事故时受伤;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二、核辐射知识

1、简介: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2、预防:首先要隐蔽,要留在室内,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其次要撤离,暂时到相对安全地点;最后要服碘,多吃含碘事物,因为碘对辐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是,碘摄入过多危害身体,不能盲目服用,要遵循医生指导。

关闭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