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中国政法大学有关领导:
在岁末年初之际,首先祝中国政法大学全校师生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2010年9月,由贵校的张瑜瑜、楚哲、曾巧艺、赖晓红、王储、杨泰、王婷、孙芳、包君成九名同学组成的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来到我们新县第一初级中学支教。近半年来,这支优秀的队伍热情工作,认真负责,受到了我校全体师生的好评。值此新年之际,谨以一封感谢信表达我校对贵校的感激之情。
近年来,适逢一中校区搬迁与扩建,教师资源紧缺,支教老师的到来为我校解决了燃眉之急。九名老师分别承担了七八年级语数外政史地各科的教学任务,还承担着学校团委、文印、电教等一些行政工作。支教地食宿条件艰苦,但支教老师从未向学校抱怨,而是报以志愿的精神更积极地投入工作。他们高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体备课和教研会。各教研组长对他们扎实钻研教学赞誉有加,值班的校领导在晚上、甚至在节假日也经常看到他们在教学楼批改作业、辛勤备课。期中考试,由支教老师任教的各个班级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较大的进步,这是他们教学实力和辛勤付出的最好证明。
山区学生多老师紧缺,平均每班都有80名学生,且基础参差不齐。支教老师有教无类,用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常常牺牲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给学生补习,还自己垫钱买奖品鼓励那些进步大的学生。他们常和班主任沟通,和学生谈心,或是去家访。山里的孩子生活单一,自信不足,支教老师亦师亦友给予他们关爱,孩子们对支教老师有着很深的感情,在他们的影响下有了积极的改变。新县是劳务输出县,外出务工人员多,支教老师成立了留守儿童帮扶小组,为他们开展学业辅导、心理咨询、亲情陪伴等活动,同时积极申报团中央的关爱帮扶项目,计划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支教老师这群激情洋溢的大学生给一中带来了新的活力。他们在课堂上引入课前演讲、游戏、辩论等新环节,还组织学生排演话剧举办趣味运动会,这些尝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0月,支教老师深入毕业班各个班级,开展“知识改变命运”的主题演讲;11月,支教老师精心准备了各自的公开课,高质量多创意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12月,支教老师为全校学生作 “青少年法制报告会”,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让学生们深受教育,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自觉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
近半年来,支教老师的辛勤付出使他们赢得了学生的敬重与老师的好评。他们“爱一中、爱教育、爱学生”的志愿精神感动着全校师生,也充分展示了法大学子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在此,新县一中特向贵校表达最诚挚的谢意,感谢贵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同时,衷心希望贵校在今后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教育事业,继续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智力与人才支援。
愿我们的友谊之树常青,友谊之花常开。
此致
敬礼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第一初级中学
2010年12月29日
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是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和倡导青年学生奔赴中西部地区进行扶贫支教,使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沿着“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的正确道路健康成长,使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
自1998年该计划实施以来,我校积极响应团中央、教育部的号召,每年由校团委、学生处、组织部、研究生院等多个部门组成工作小组,认真选拔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参加扶贫支教工作,至今已组织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共计74人(第十三届支教团已经组建,10名成员尚处于在校培训阶段,将于今年8月底奔赴服务地),先后赴山西灵丘、青海循化、甘肃渝中、河南新县等地进行从事支教工作。
扶贫接力,薪火相传,我校将继续贯彻落实团中央、教育部等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校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招募选拔、管理培训、后勤保障、跟踪培养等工作,进一步挖掘我校优势资源,提高支教团成员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将“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精神发扬广大,将深厚的人文素养转化为开展公益、普法、支教等专项行动,不断探索支教团服务地方社会建设和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专业知识与法律实践相结合、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个人成就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使支教团成为爱心与知识的传承者、法律知识的普及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