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由中宣部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织、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三项学习教育”全国巡回报告活动在我校学院路校区举行。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副主任丁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副主任胡国华、法制日报社摄影部主任居杨三位报告人,结合自身的实践,作了生动、详细的报告。我校党委副书记高浣月到会致辞,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宋建武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
报告会上,三位报告人与老师、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多年的新闻从业经历,饱含激情的讲演使现场时而掌声骤起,时而陷入沉思。
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副主任丁伟1995年进入人民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多次参加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他用自己在青海玉树赈灾报道的图像和视频勾起了大家对于那片废墟的回忆,紧接着声情并茂的讲述了自己对于灾难性报道的心得体会。他说,反应迅速是一个新闻记者最基本的素质,而人文关怀是新闻人的良心。面对灾难,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理想,真实的情感和现场感是无法编造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副主任胡国华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于新闻从业者能力与责任的理解。立足本职,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得到提升;胸怀国家,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创新,与时俱进;同时,用理论指导实践,用“两条腿”走路。他为自己提出了“两种力量、两个角色、两次转身、六项能力”的指标,激励着自己不断超越,同时也震撼了全场。
法制日报摄影部主任居杨用女性独有的敏感洞察力和对真相的不懈追求,展现了一个新闻战线“巾帼英雄”的辛酸与光荣。汶川地震中丧子父亲的嘶吼,被毒贩虐待的孩子”丢丢”无助的眼神,“金三角”罂粟产地老大手握的步枪,这一个个瞬间展现了一个摄影记者对生活的深入挖掘与探索,也印证了居杨对事业的追求。
报告会后,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代表与巡回报告团成员举行了座谈,大家分享了对于理论与实践、新闻理想、社会责任感等问题的思考。新闻与传播学院分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姚广宜教授主持了座谈会。报告团领队、中宣部新闻协调小组副组长刘士安提出了 “新闻理想、社会责任感、专业、道德人品”等关键词,为大会作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