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下午,我校2010年本科招生工作研讨会在昌平校区召开。副校长张桂琳,各本科生院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面试专家组成员代表以及纪委监察处、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李树忠主持。会议集中围绕我校本科特殊类别招生工作展开研讨。

副校长张桂琳在会上讲话
张桂琳首先在讲话中指出,目前社会公众对自主招生非常关注,评价也不一致,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特殊类别招生入校的学生在整体素质方面总体优于普招;从特殊类别招生工作来看,目前还缺乏丰富经验,社会公信度还有待加强。对此,张桂琳提出了三个问题:特殊类别招生要选拔什么样的学生?通过什么样的程序选拔?如何进一步实现公平公正?她希望与会嘉宾能够积极对此献言献策。
教务处副处长刘琳琳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我校本科特殊类别招生工作情况及2011年改革的设想。她分别作了保送生、自主选拔生及艺术特长生在校情况调研报告,并介绍了特殊类别招生工作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改革方向,提出继续保留并完善特殊类别招生,适度控制招生规模,报考条件将刚性与弹性条款相结合,进一步扩大选材范围,建立完善后续培养机制以及进一步明确领导机构、监督机制和申诉渠道等构想。

与会人员积极献言献策
此外,与会的面试专家组成员代表、各院负责人和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积极发言,围绕法大特殊类别招生条件的优化、学校选拔测试的内容和方式的改进、后续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的最大化体现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建议。
在招生工作的优化上,李树忠提出可借鉴其他高校的做法,将保送和自主选拔合并测试、统筹录取;郑永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作了全面分析,认为在特殊类别招生中应更加重视教育公平的问题;崔永东结合清华大学的做法以及钱钟书、吴晗的例子指出对单科天才和全才要有所区别,甄别选择。在选拔测试的形式及内容上,与会人员也积极发表了看法并达成共识,认为面试和笔试的比重应进一步调整,考核内容要更加全面深入,更加注重考察考生的创造性、批判性、灵活性、思辨性以及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等,面试形式上要加强评委培训工作,有效缩小各测试小组之间的差异,确保公平。关于后续培养问题,大家认为应借鉴学校艺术特长生的模式,加强对特殊类别学生的培养和管理,争取学有所用。在力保公平公正方面,韩长胜认为应更多关注资格审查环节,防止替考、假证等现象。
最后,张桂琳进行会议总结,她首先向与会嘉宾表达了诚挚的感谢,表示各位嘉宾从测试程序、考核内容到制度价值等不同角度深入阐述了各自的看法,为今后学校特殊类别招生工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富有建设性的、操作性强的建议,收获丰富。她指出,从宏观上来看,尽管还存在一些诸如实现进一步公平、当前效果与长远效益等难点,但还要稳步推进、共同做好特殊类别招生工作,她要求相关部门要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学校发展需要的人才及应具备何种潜质,将宏观层面的管理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措施认真实施。从微观上来说,各位嘉宾的意见和建议非常有针对性,随着学校特殊类别招生章程的调整要适时纳入加以落实。最后她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的支持学校特殊类别招生工作,共同把此项工作做的更好!
据悉,我校2011年本科保送、自主选拔及艺术特长招生工作即将开始,近期教务处招生办将尽快完成章程修订、系统调整、报名前期管理等相关工作,届时考生可登陆我校网站浏览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