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第七届“学术新人”大赛高峰论坛——多维视野下的民事执行问题探析

来源:研会新闻中心 金洁   5-22   阅读:
T AAA

5月21日晚,由我校团委主办、校研究生会承办、北京市仲裁委员会协办的第七届“学术新人”大赛高峰论坛——多维视野下的民事执行问题探析在我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本场高峰论坛是此次学术新人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聚焦的民事执行问题由于长期存在“执行难”“执行乱”状况,是学界和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受邀担任本场论坛嘉宾的是我校民事诉讼法学专业泰斗、中国行为法学执行行为研究会会长杨荣馨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潘剑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肖建国教授以及我校民事诉讼法学专业谭秋桂副教授。

讲座开始,围绕如何构建我国的民事执行制度体系,主持人谭秋桂教授介绍了此次论坛议题的专业背景以及近年来的立法发展状况。杨荣馨教授开场风趣幽默,作为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制定的参与人,在回顾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发展的三个阶段后,以2007年的民事诉讼法修改为重点,对现阶段民事程序法正在经历的第四阶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第四阶段的民事诉讼法应当进行的全面修改。对于民事执行立法,杨荣馨教授则认为,我国民事执行法应当单独成编,与民事诉讼法相区分,并从民事执行法和民事诉讼法两者的性质、任务等方面存在的根本差异,各国的立法例以及我国现实中突出存在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对立法提出的要求等三方面作了详细分析。

随后发言的潘剑锋教授则与现场观众分享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民事诉讼的各项制度之间存在关联性,要解释民事执行的问题,应当从相关联的制度出发。其最新的思考方向围绕执行中的执行根据、执行和解以及执行异议及救济展开,全面分析了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等的执行问题,并对执行异议制度作了初步探讨。肖建国教授则围绕现行民事执行立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肖教授认为,现行民事执行立法司法解释多,规范的权威性不够是导致执行难的重要原因。

在各自的主题发言过后,嘉宾们就新民事诉讼法通过以后实践中存在较多问题的协助执行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协助执行的范围、主体以及性质等作了交流。现场观众也就“协助执行的主体应当是谁”、“执行难的根本原因”、“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执行”等问题和嘉宾展开积极互动。

最后,到场嘉宾对本次论坛作了总结。杨荣馨教授和肖建国教授言语间都充满了对我国民事执行立法的期待,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实现愿景;潘教授则希望通过完善民事执行的相关制度构建,解决执行难的问题。讲座结束时,场内观众对嘉宾们的精彩演说报以热烈的掌声。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