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求职经验谈】之八:做自己的主人——商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刘晨谈求职经验

来源:刘晨   5-10   阅读:
T AAA

【编者按】为促进和帮助大学生就业,2010年3月,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和法大新闻网联合设置专题栏目,启动“求职经验谈——中国政法大学2010届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系列报道”。

《求职经验谈》,顾名思义,本专题收录的都是今年已经成功找到工作的同学们的经验和体会,他们在这里畅谈自己的求职经历,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求职过程和感悟,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艰辛坎坷或许你正在经历,他们曾经的迷茫、犹豫或许你也深有体会。然而,要始终相信,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到适合的方法,坚持积极的态度,再加上充分的准备,最终总会获得你想要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获得一次从校园走向社会的精神洗礼。

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经验之谈,能有效激励全体毕业生提升就业观念、坚定报国志向、激励进取心态、实现成长成才。我们惟愿:“他们的成功成为我们的动力”。交流经验,分享感悟,让每一个法大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在这条最终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大家好,非常高兴也十分荣幸在这分享我找工作的经历。我来自06级商学院经济学专业,目前签约于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我觉得找工作的历程像让你从校园跨入职场的一座桥梁。求职的过程固然艰辛,但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才会真正成长。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并以此作为本文的主题——要以良好的心态、充分的准备和点滴的积累为基础,在求职路上做自己的主人。

对职业生涯的思考

我一直认为无论学历有多高,哪怕读到了博士、博士后,都必须要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将之前社会对你的投入转化为你对社会的付出。每个人都要经历找工作的过程,故首先要坦然地面对这件事,不能对就业有抵触的心态,这之后再思考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

所谓“男怕入错行”,在找工作之前首先要搞清楚我喜欢从事的职业是什么?该职业具体会做哪些工作?我的性格适合这个工作么?该行业给我发展的平台有多大……就是这些思考伴我渡过了大二到大四找工作这一年多的时间。

商科学生毕业后更多的会去各类公司从事营销、市场等工作,但我不太喜欢企业的工作氛围,如果我进入这类行业工作的话肯定做不出什么成绩。根据个人兴趣,我比较喜欢平稳的工作,我希望可以从工作里获得归属感,而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跳槽意味着你在原先的工作岗位积累的种种资源都付诸东流,高昂的“沉没成本”在当前严峻的就业、生存环境下不是每个毕业生都能承担的起的。另外结合家境等因素的考虑,最后我把职业目标定位在公务员和银行这两个行业。

对于公务员的职位我拟定为法院、检察院,虽然我是个“非法生”,但法大诸多特别优秀的法学老师让我对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自己本专业又是经济学,故最初对职业生涯所制定的目标是修读政法大学的法学双学位,考公务员进法院做一名商事法庭或经济法庭的审判员。怀揣着对未来职业的憧憬,我利用寒暑假期间在法院和律师事务所实习,使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于是我以这样的职业规划踏上了找工作的征途。

调整心态 充分准备

不考研直接工作是我很早的打算,有很多的原因:对商科毕业生来说,工作经验可能比学历更加重要;目前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等我读完研后研究生就业前景可能更差;我的家境不是特别好,大学毕业后我应该马上就业而不是继续让家里为我负担等等。虽然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这所国内很著名的重点高校,但我深知在当前如此恶劣的就业环境下找份满意的工作是谈何容易。其实在北京这种地方,遍地都是研究生、博士生、海归。因此找工作之前我的心态特别平和和谦逊,这份心态帮助我积极乐观的面对找工作期间的失败和挫折。

在下定决心考法院、检察院以后,我侧重了对法学学科的学习。经济学本科期间的学习任务是很繁重的,不仅科目多而且普遍比较难,但我从大三开始每学期都保证第二学位法学能选够四门必修课和两门以上的选修课。说实话大三一年尤其是期末考试的时候特别的累,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课和自习。我记得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都自习到教学楼熄灯,那段时间过得特别充实。在大三下学期考完期末考试后休息调整了几天,便投入到09年司法考试的紧张复习中。因为目标很明确,我要考法院、检察院就必须通过司法考试,所以没有太多的顾虑一心一意的复习了整个暑假,并且很幸运通过了09年的司法考试。我觉得司法考试应试成分比较大,以后如果从事审判工作所需的知识仍然来自课本,就这样考完司法考试后,听了民法一、民法二、刑法学分论、民诉、刑诉、商法、合同法、国际经济法等课题录音。其实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当初设定的职业目标做铺垫。

点滴积累 柳暗花明

09年下半年国家安全部来我校宣讲,抱着练练兵的心态去参加了现场面试。当时很幸运的拿到了笔试的机会,但面试时内心特别的紧张。我心想:只有两位面试官很简单的结构化面试我都招架不住,怎么能应付的了找工作时的“群殴”呢?发现在这种紧张氛围中自由发挥的能力还很欠缺,这是我应该提升的部分。后来关注到中国政法大学第七届大学生模拟招聘大赛开始报名,抱着增加实战经验的心态参加,通过笔试和首轮初试后特别幸运的收到参加决赛争夺冠亚军的通知,人生以来第一次以选手的身份参加这样的竞技。决赛当天学术报告厅来了很多同学、老师、校领导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虽然没能赢得最终的比赛,但这次经历让我在找工作的面试中充满了自信,逾越了内心底的那道屏障。

在复习公务员的间隙,我每天都会上网关注新发布的职位。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目的性比较强,并没有像大多数找工作的同学那样“海投”简历,最后拿到offer根本不是喜欢的,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收到笔试、面试的通知后我做了下筛选,譬如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让我去面试,我去的目的很简单,因为我觉得这个行业的面试应该比较有挑战性,就算被拒也没关系就当积累经验。经过两轮面试后顺利拿到offer,我并没有签约,但这增加了我找工作的经验和信心,这就是我的目的所在。09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失利,但这段时间的复习却为我农行北京分行的笔试打下基础。农行北京分行分为城区组和郊区组,笔试成绩优异的可以进入城区组的面试,笔试的内容涉及经济、管理、数学和法律等,这些都是我学过的,可谓是如鱼得水顺利的进入面试。

由于个人性格比较小心谨慎,凡事都喜欢做最坏的打算。在考公务员、找工作期间我并没放弃第二学位的学习,我设想如果考公务员、银行求职都失利的话,五年制的双学位学习至少可以给我一年的缓冲时间。这样明年毕业后我可以拿到法学和经济学两个学位,而且还仍可以凭应届生的身份参加校园招聘,也算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我的面试经历

农行北京分行的面试只有一次,没有二面、三面等,故这次的面试特别的重要。面试名单里有一千八百多人,注定又是一场残酷的战役。我上网收集了几乎所有关于农行北京分行的“面经”和相关介绍。了解到面试形式是无领导小组讨论,之前会发一份材料,八人一组在自我介绍后自由讨论二十分钟,并推选出代表作总结陈词。在知道整个流程后我设想了各种可能遇到的状况和应对措施,并提前做好了一份针对性比较强的自我介绍。

有些细节问题想在此介绍下:面试当天我提前来到面试地点,面试等候的大厅里黑压压的几百名同学。说实话第一次遇见这种场面内心波动挺大,找了个地方坐下深呼吸,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和笔写到“刘晨,你已经做好准备,现在要做的就是正常的发挥,不用去想太多的问题……”。等轮到面试的时候内心基本回复平静。我所在的小组除我之外都是研究生,在听完他们的自我介绍后着实冒了一身冷汗,感觉和他们差距挺大。转念一想,研究生又怎麽样?本科生也有本科生的优势!在轮到我的时候,很轻松的将之前准备好的自我介绍陈述了一遍,并强调了下我辅修法学通过司考的背景,介绍完后我环视了五位面试官然后面带微笑的鞠了个躬。小组讨论的问题是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的利弊分析,我感觉这个过程中表现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提了两个建议,一是开始时设定了我们成员讨论的模式,即每个成员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分点阐述理由;二是在快结束时结合小组成员的观点建议性的提出结论并得到大家的认同,这样保证了到点的时候我们小组达成了一致意见。还有个细节的地方是当面试结束离开面试屋子的时候,我等所有组员都走出屋子后最后一个离开,并轻轻的将房门关上。

整轮面试下来特别的累,我告诉自己已经发挥正常水平,能拿到offer固然开心,没拿到也应该坦然,毕竟竞争的对手表现的都不错而且他们是研究生。还阿Q似的说了句:咱本科生不跟他们一般见识!

等待通知的期间收到人民日报社的笔试通知,由于笔试时间较晚,室友都已回家。孤身一人在寝室待了近一个星期时间,每天上上网、看看《半月谈》,现在想想这种生活也是很惬意的。笔试考得不错,PK掉了诸多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的高材生,1:4的比例收到了年后的面试通知,但我的文字功底不好,觉得记者这个行业不是很适合我。后来收到农行的体检通知,体检、录用和签约等都挺顺利,最终我的找工作经历算是画上了句号。

结语

还有不到两个月就毕业了,我的校园读书生涯即将终结。现在每天生活比较闲适,一有空我愿意去旁听课,去教室看会儿书。大学的生活真的特别美好,最终祝愿法大的学子都能学有所获,前程似锦!

【点评】从刘晨同学的求职经验中看得出他是一个对自己有着全面规划的同学,无论是他选择就读双学位还是求职于银行和公务员,他都表现出对于自己道路选择的深思熟虑,而我想这种“全面”的思考的确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十分需要的。除此之外,刘晨同学在找工作时平和的心态也弥足珍贵。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凡事都喜欢做最坏的打算。”我想这也是他能够在农业银行面试的激烈角逐中脱引而出的关键因素吧。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抽出时间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在面对校门外的社会现实时也更加从容自信。(商学院 郭虹)

(编辑 米莉)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