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0日上午,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市长郭金龙主持会议,北京市的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模范集体代表等1600余人出席了大会。我校常保国教授作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参加了表彰大会。
会上,常务副市长吉林宣读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和北京市模范集体称号的决定》。大会向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颁发了奖章和荣誉证书,向模范集体代表颁发了奖牌。市委书记刘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劳模身上集中展现的主人翁责任感、忘我的劳动热情、强烈的开拓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对北京奥运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要大力弘扬首都劳模精神。
按照全市高校系统教职工总数万分之三的比例分配,北京市高校系统评选先进工作者38名。我校根据北京市教育工会《关于2010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经过广泛的民主推荐和严格的评审程序,确定常保国教授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候选人。后经北京市总工会批准,常保国被授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常保国教授,男,1963年8月8日生,辽宁铁岭人,中共党员,法学(法律史专业)博士,现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1983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先后在法学专业、政治学专业学习。1987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担任学生处科长、校团委副书记、政治系政治学教研室主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代会主席、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环境政治。代表性学术论文与专著有:《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专制主义、绝对主义与开明专制》、《多党合作的历史起源》等。2006年以来,先后主持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产学研项目、美国能源基金会、莱蒙基金会委托项目等5项。
常保国教授近年获得的主要荣誉有:2002年被评为“中国政法大学十大最受学生欢迎教师”; 2004年被北京市教委、教育工会等单位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6年被中共北京市委授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9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被北京市总工会授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常保国教授长期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平均每年开设三门课程,年均200余课时。在课堂教学中,他由于知识视野开阔、思路清晰、富于逻辑性和幽默感而广受学生欢迎。他对我校学科与专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2002-2006年间,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时,他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推荐人才、协助学校引进人才,并一人承担了学院引进的5位学科带头人、青年学术带头人所有接待、服务工作。近三年来,他先后组织申报和主持了我校一系列北京市和国家级的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他将自己20多年积累的一万八千余部个人藏书全部向同学开放,提供给每届本科生、研究生借阅,以自己的藏书建立起班级“流动图书馆”。他长期资助贫困学生,近些年他资助的贫困学生有十余人,个人无偿资助数万元,他积极挖掘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为几十名学生寻求就业途径,为学生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