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倡议设立的全国性法学研究奖项,旨在纪念钱端升先生对我国法学研究的重大贡献,促进法学研究的繁荣发展,推动国家法治建设。2006年和2008年已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评奖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影响。经向教育部主管部门申请,根据全国普通高校社科统计年报有关奖励认定的办法,钱端升法学奖已被认定为“部级奖”。
日前,第三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评奖工作已正式启动。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基金理事会理事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教授。
记者:黄校长好,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这次采访。
黄进:你好。
记者: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迄今为止已经是第三届,作为奖励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您如何评价该奖项在中国法学研究和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并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黄进:以往两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的评选工作都做得很好,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学术上,特别是来自法学界的反响。我总结为“三性”,公正性,权威性,规范性,钱端升奖在这些方面做得都很好。目前,这个奖项已经被确定为部级奖,社会的认可度很高。
今后,我们仍然要继续发挥弘扬学术、鼓励创新的精神,所以评奖过程中,要把申报奖项中真正优秀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成果评选出来,这样才能进一步体现出公正性,权威性,规范性,才能促进法学研究的进步。如果它评选的结果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就不能发挥出这“三性”来。从上两届评选看,钱端升奖的社会认可度、美誉度及品牌效应都不错,我们要继续发扬。
记者:《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中有这样一条:评审工作遵循科学、公正和宁缺毋滥的原则。本届评选过程中,委员会将采取什么措施来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黄进:公正性和权威性是依靠程序来保证的,与规范的设计有关。如果整个程序设计比较规范,比较科学,应该就可以保证。比如,我们这个奖的评选,评选委员会的委员是不能参评的。还有在通讯评议阶段全部是匿名评审,谁作为评奖人,都是非常保密的。奖励办公室与高校社科评价中心将签订保密合同。同时,我们还会继续延续前两届评奖设观察员制度的做法,继续聘请教育部社科司相关领导担任观察员,全程参与和监督评奖活动。
只有好的程序设计才能够确保结果的公正权威。这样,同行进行评审,才把比较优秀的成果进行一个好的解读。
记者:黄校长,以您三十余年的研究经历、经验来看,您认为法学研究中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应该是什么?
黄进: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公平正义。如果讲法学学术的价值追求,我认为,这是一个真善美的问题。
求真,向善,至美。做法学,要追求真理,即求真。向善,就是要做到公平正义。至美,则是要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能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
记者:本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评选已正式启动,您对本届评选有何期待?
黄进:希望能够有更多法学、法律界的人士来关注这个奖项,有更多的人来申报这个奖项。同时,我们的评奖过程更加公正,真正把最优秀的最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评选出来。
这个奖是极力鼓励法学界同仁进行学术创新的,希望大家能够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在众多法学研究成果中,对于有些作品是要考虑其理论性的,有些作品,则需要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去解决一些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所以申报奖项作品的理论性、思想性以及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功能,都是我们很看重的。
记者:作为奖项的发起者,您认为中国政法大学在传承钱端升先生法学思想和促进中国法学研究方面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黄进:我一直强调的一点就是,这个奖不仅仅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奖,法大是一个发起者,牵头者,组织者。而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钱端升法学奖成为中国法学界的一个大奖,大家都来关心它,支持它,呵护它,培育它。在政法大学的发起组织协调推动下,全国法学界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培育,使这个奖项成为法学界的一面旗帜,成为法律人心目中很崇高、很具权威性的一个奖项。
从我们委员的组成来看,就知道这个奖不仅仅局限在政法大学内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法学家、专家都来担任我们的评委,这说明我们是开放的。这是法学界共同的一件大事,需要大家持续的共同努力。
记者:您来到中国政法大学已经一年多了,目前学校在提升自身学术影响力方面又有哪些新举措呢?
黄进:除了钱端升法学奖,我们下一步计划要推进三个讲坛,一个是“中国法治高端论坛”,希望把一些在实务部门、在法治建设第一线的专家学者请来给学生讲课,开展讲座并非最终的目的,而是要在中国政法大学内部形成一种文化。另外两个是“省部长论坛”和“杰出企业家论坛”。这些校方都在积极地筹划推进中,相信不久后就会启动。
还有一个设想,就是世界法治论坛。我们邀请全世界有影响的法学家、法律学者、法学出身的政要、企业家,来共同探讨世界的良知、法治。这一点对于培养法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很重要。我曾经提出过,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国际化,法大的毕业生不仅是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还要是国际性的,要有开拓的视野,具备国际意识,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个地区,要把眼光投放到全球范围内。
目前校内比较成熟的有“名家讲坛”。日前刚刚启动的有“科技创新年”活动,是为了培养法大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从而推动学校在自然科学领域开展研究,加强相关学科、科研技术的建设。我们是一所以文科为主的院校,通过科技展,科研讲座,科技电影等一系列活动,可以再校内营造一种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氛围。文科生也要尊重科学的精神,参考科学的方法,这也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
还有一个跨学科的活动,就是从去年开始的“青年教师学术沙龙”,以问题为中心,大家围绕一个问题进行研究,以不同的学科背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见解意见,进行开放式的交流。这很有助于学科的交叉融合。
记者:我们知道,第三届“中国法治论坛”将与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评奖工作同步举行。这一届的主题是“司法公正与法治建设”。请您对该主题作一个诠释。
黄进:现在大家比较关心司法公正的问题。“两会”期间,你可以看到社会大众在关注哪些问题,教育,住房,医疗,还有就是司法公正。
法治建设和司法建设是离不开的。司法是法治追求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能不能做到公正,直接和法治建设的成败有关。选择这样一个题目,正好是社会当前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前两届论坛的题目是“法治与和谐社会”和“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法治发展”,也都很契合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这个论坛,我们希望把学界、实务界同仁的见解意见汇集起来,然后进行深入的讨论。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