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至11月1日,第十一届“挑战杯”航空航天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隆重举办。我校共有五项作品入围决赛,其中一项荣获二等奖,其余四项荣获三等奖,同时我校荣获校级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据了解,本届“挑战杯”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决赛期间,有432所高校的1106件作品参赛,其中自然科学类作品763件,社会科学类作品343件。我校本次参加决赛的五项作品占北京市八十余所高校全部七十八件作品的近十五分之一,最后获奖名次列国内外全部参赛的432所高校的二十三位(并列),是历年来的最好成绩之一。
学校历来重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筹备工作,年初,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马抗美亲自部署“挑战杯”各项工作,鼓励和支持团学组织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学术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积极筹备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挑战杯”的作品分为直送作品和报送作品,直送作品为直接送到全国挑战杯组委会的作品,报送作品为报送到北京团市委,并由北京团市委进行选拔选送到全国挑战杯组委会。在直送作品的组织上,校团委通过组织专家评委对我校各类竞赛作品进行预评,选拔出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作品,组织创作团队进行深度挖掘,并由校学生会组成专门团队服务直送作品创作团队的创作工作,实施“创作团队+服务团队”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在报送作品的组织上,由于报送到北京团市委的作品数量较多,校团委依托“学术十星”、“学术新人”等竞赛平台,选拔报送作品,报送作品在第五届首都“挑战杯”竞赛活动,斩获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五项,积团体总分460分,位列北京各高校前十名,捧得“首都优胜杯”。
9月份以来,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冯世勇多次过问“挑战杯”的进展情况并对迎接最后的评选与学校团委进行了反复研究和具体部署,10月28日,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幕,冯世勇率队参加了全国“挑战杯”竞赛,并出席参赛高校领队会议及竞赛组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亲临作品展示现场观摩科技成果展示、慰问鼓励我校参赛选手,他指出,“挑战杯”竞赛是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能够过关斩将进入到终审决赛已经是对同学们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肯定。他说,首先,希望大家继续发挥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出色完成终审阶段的答辩工作;其次,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向兄弟院校,向到场参观的领导、嘉宾、同学推介我们的研究成果,多听大家的意见,不论最后成绩如何,大家的学术研究之路不能因比赛的结束而结束,要继续完善作品,提升研究水平;第三,挑战杯是全国大学生的盛会,希望大家在参加作品展示的同时,既展示自己的作品,也积极学习别人的好作品、好思路,利用这样的机会与全国的大学生沟通和交流;最后,希望大家认真总结,查找不足,在下一届“挑战杯”竞赛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阵地,第二课堂作为重要载体和有益补充,全方位打造了系统化的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学校教务处、科研处为激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等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校逐渐形成以本科生“学术十星”、“准律师大赛”、“优秀社会实践成果评选”、“江平民商法奖学金”、研究生“学术新人”等校内学术竞赛活动为主要平台,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科研创新奖学金、竞赛优胜奖学金”为主要助推的学生学术创新激励机制。学校将继续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资金、师资投入和扶持力度,在完善课堂教学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努力搭建第二课堂,使其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合理延伸和适当补充,积极构筑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平台。
附: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校获奖作品列表
奖项作品名称申报者二等奖《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选举拉票现象调查报告——对山东省z 村的实证分析》袁 倩三等奖《对法规竞合与想象竞合区分标准的再探讨》王 亮三等奖《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个案的田野调查》徐 梅三等奖《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权变迁的历史解读和反思》冯 洋三等奖《我国纵向府际关系法治化调查报告——基于十四个省、直辖市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潘波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