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我还是能想起两年前站在法大门前的那个黄昏,落日余晖中主楼骄傲地耸立着,白底黑漆的校牌“中国政法大学”上光影明明灭灭。后来,我常想,“一眼万年”是不是就是当年绿衣白裤一脸青涩的我仰望这所学校时心里那不可名状的涟漪?
以后的日子,顺理成章地流淌,生活偶尔打个结,但都不会是死结。秋天风起的时候,在五楼宿舍看窗外疯狂摇摆的枝桠,风声呼呼,象时间来去匆匆的声音。偶尔下雨了,风吹得教室里窗帘翩飞,点滴凉意沁了心脾。冬天渐近,暖气管里水声潺潺,出门穿上羽绒服围巾裹得紧紧的,一溜小跑就从宿舍冲到了教室,进了门眼镜片上都是潮湿的水汽。第一场雪下完,天地苍茫,晚上路灯照在雪上,昏黄的暗影就像是留声机里的靡靡乐声。转眼过完年到了春天,玉兰花开,操场上开始热闹起来,大团大团的杨絮和柳絮开始漫无天日地在天地间游荡,阳光暖暖地照在人身上,一切都开始变得懒懒的。等到月季次第开放,夏天又来了。滋滋喷着水的细水管隐没在草丛里,清早的晨曦沐浴着读书的人群,烈日里蝉声嘹亮,夜晚也开始没来由的喧闹起来。
裹着书本匆匆忙忙从一个教室到另一个教室,或大或小的课堂,和认识不认识的同学打个招呼,坐在台下看台上老师或幽默风趣或条理严明。有时候要早起占座,在花花绿绿各色的纸条中贴上自己的标签;有时候要搬凳子旁听,坐在过道里一脸虔诚刷刷地记着笔记;有时候也会逃课,或者是睡过了头或者是有其它要紧事或者纯粹就是不想上课。好在,大学的课堂永远是开放而又自由的,那些知识也只讲给有心的人听。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因为丰富多彩才会迷茫冲突,选择多了往往不知如何选择。形形色色的社团龙腾虎跃着,可以在学生会某个部门里处理大小事务,从打杂的小部员坚持到恩威并施的部长级。也可以在某个特色社团寻一群共同爱好的同道中人有事没事聚个小会切个小搓。还可以担任一官半职大事小事老师同学中间两头跑。也可以崇尚实践,正好赶上机遇就当奥运会志愿者平时就给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上上课。也许醉心学术,也许热爱社交,但就如一句经久不衰的话所说——“总有一处适合你”。
日子久了,很多东西也就成了习惯。起晚了在南方买几个包子一杯豆浆或者就在小卖部买个鸡蛋灌饼果腹;吃完午饭在水果摊前挑几样水果;心情好的时候蹲下来逗逗那几只肥胖的流浪猫;有空的时候上图书馆找几本书坐下来翻翻看看;周四上报摊买一份《南方周末》……时间久了,每个人的生活也都开始有了轨迹。上体育馆打一场羽毛球、去麦当劳胡同觅个食、去美廉美采购日用品、趁阳光打折趁机淘宝、吃饱了上操场遛遛弯……
这些都是生活,然而生活远不止这样。一路上风景美好,然而难忘的不是风景,而是一起看风景的人。六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女孩们,偏偏那么巧,相聚在520。于是你的笑声里有了我的笑声,我的泪眼里有你们安慰的身影。有时候玩得闹腾,一起吃饭,一起唱歌;有时候严肃得认真,一起上课,一起自习;有时候吵得火热,有时候相拥而哭。也曾围坐着闲话家常,还曾认真地探讨未来。每一次,推开宿舍门,看到你们都在,轻轻地说一句“我回来了”,每一次,夜里醒来,听到你们轻轻浅浅的呼吸声就在身边,再安心地睡去。原来每一个和你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都和幸福有关。
还有很多的人,也许不常照面,但是因为遇见过你们,所以生活才之所以为生活。是刚来学校时处处求问的师兄师姐,即使后来自己也成为了别人的师姐,但依然时常会麻烦你们,而你们总是那样亲切友善。是社团里一起奋斗过的兄弟姐妹,曾经一起为一个活动奔走忙碌,为一份报纸尽心尽力,即使后来各自有了选择,再见面的时候依然会点头问好。是偶然相交的朋友,也许是在读书会上遇到的,也许是因一节课而结缘的,即使后来再难有交集,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幸好那时遇见他/她。
还有这样一群人,也许见面的次数少之又少,也许根本没有过交流,可是他们对你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是那些老师们。他们曾教过你要为政治进步、法治昌明努力,是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中,你开始领悟法的精神,开始树立对法律的信仰。他们也曾在你面前大声疾呼,痛斥社会种种弊端,于是你开始学会观察与思考,开始承担属于自己的公民责任。他们还曾为你滔滔讲述,博采众长,于是知识在你面前打开了一扇浩大的门,你的心开始变得博大而沉稳。他们是启迪智慧的师长,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他们也是温厚仁爱的前辈,把经验历练谆谆教诲。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个板书,因为遇见了他们,你人生的轨迹从此不同。
拓荒牛依然矗立在体育馆前,看着相聚的人群熙熙攘攘;礼堂依然会交替上演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流动书摊上的各种书籍,依然会从学长的手里传给学弟学妹。这里的一切都在继续,有一天,我们也会离开这里,正是这些永远在流动的故事构成了法大的故事,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法大的故事永远只有属于我们的那一个。如果你一定要问我“喜爱法大的理由是什么?”,那么我会告诉你,因为在这里,有属于我的故事,因为是法大,所以才有这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