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强产生力量,爱心创造奇迹。当这句话又一次在法大的校园中响起时,一群心怀美好梦想和坚强信念的年轻人走上了“感动法大“的舞台。他们自强自立,他们顽强拼搏,他们用微笑诠释着坚强,用坚强谱写了一曲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青春之歌。
2006年,我校开始深入开展 “自强之星”暨“感动法大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如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评选活动发掘了大量大学生积极进取、奋勇拼搏的感人事迹,展示了大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直面困难的模范形象。今年,为了让我校同学更加深入了解这些“感动法大人物”背后的故事,即日起,本网特联合学生处共同推出《他们•感动法大》人物系列报道,了解他们聆听他们,从而让更多法大学子能在自强中获得力量,在勇敢中学会生活!
磨难是一种财富,奋斗是一种幸福。但愿会有更多人从他们的身上感受到力量,不仅仅是感动,也不仅仅敬佩,更是一种自信而坚强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直面人生、努力奋斗的执著精神。
【他们·感动法大】系列报道之五:
自助者,天助之——访2009年度“感动法大人物”向磊

《他们•感动法大》人物系列报道之五:向磊
他,来自四川省宣汉县。家乡的贫穷与落后没有使他屈从于命运的安排,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又一个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更加珍惜读书的机会并坚定了跳出农门的决心。他说:人不怕痛苦,只怕丢掉刚强;人不怕磨难,只怕失去希望。在困境中,不是上帝也不是别人,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自己能盘活自己。
他就是向磊,一个有着真诚笑容并用心拥抱生活的人。他把磨难看做对自己人生的历练,把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化作爱心传递给身边的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父母是我的第一任老师”,向磊说道,“我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朴实之中有着纯然的善良。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我善良、真诚和踏实,奠定了我的人格底蕴。”自向磊懂事以来他就知道,尽管家里经济拮据,但每次父母遇到上门乞讨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给一些。在他们看来,不论上门乞讨的人是否是骗子,然而他们这样登门乞讨、放弃自尊,就肯定是真的有困难。父母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教会了向磊善良,为他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
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父亲教育孩子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从小就很懂事的向磊很少受到父亲的批评,更不用说是打骂。犯错的时候,父亲会让他写心得体会,不论字数多少,关键是看是否真正地认识到了错误。此外,父亲总是抓住每一个机会告诉向磊为人处世的道理。父亲告诉他,人首先要踏实,说到就要做到,要讲实话,会就会,不会就不会。“父亲教导的言语简单,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这是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逐渐意识到的。我按照父亲的要求做了,受益匪浅。”向磊认真地说,“这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我养成了踏实、不投机取巧、努力争取、不取捷径的为人做事态度。”父亲对子女要求严格,但又不是要求完全按照他的做法行事,而是给予一定自主决定的空间。比如家庭纷争出现的时候,父亲不会让向磊回避这些矛盾,而是亲自带领着向磊去看他如何解决纠纷。家庭纷争自然反映了人际交往和社会问题,父亲就是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中让向磊早早地了解了社会。
谈到自己的母亲,向磊笑着说道,“善良贤惠的母亲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看问题很‘前卫’,有时甚至很佩服母亲看待问题的独特见解,母亲是那种行动力很强的人,在经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聪慧。”在向磊看来,母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为了供子女念书,她更习惯忙碌,在忙碌中心里才踏实。母亲是向磊心灵一处温暖的所在,慈母的关怀就像冬日里的一杯暖茶。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之爱,犹如一股清澈的山泉,不断地为向磊的性格中间注入善良、真诚、踏实与坚强。
自强不息,用行动盘活自己
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对向磊说:“娃儿,我们家的境况你也看到了,你要好好读书,将来一切你得自己去奋斗争取,要靠自己,也只有你各自才能让自己过得舒服,谁也帮不了你。”向磊始终记得这句话,每当面对困难时,想到父母的艰辛和早早辍学的朋友,他就告诫自己:不应该在困难面前屈服,这是心魔,不会有任何人能够拯救自己,我必须奋斗,将自己在死水中盘活。
向磊是这样给“盘活”定义的:做任何事都要努力,要乐观起来,思维活跃,不要像死水,不要僵化。在向磊看来,盘活是一种灵动活跃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拼搏进取的精神力量。“只有自己能够盘活自己!”他把这种信念化作积极的行动,一步步向梦想走近。
曾担任社会学院学术部部长和社会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的他在学生干部工作中收获了很多,“胆大心细”是最好的概括。向磊说:“‘胆大’不等于野蛮,而是思想开阔,敢想敢做,不畏首畏尾,想到才能做到。‘心细’指的是要全面考虑,越是详细越容易付诸实践,越容易出成果。”
谈起自己参与举办的讲座,向磊说,要达到演讲的最佳效果,必须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协调几个老师的时间,根据老师的风格安排不同的角色,座位排序、发票,礼仪问题。如果遇到外国友人或者少数民族同胞就更需要注意。为了处理好这些细节,向磊要求他的部员尽可能详细地写策划。有一次,准备一个大型讲座,部员写的策划非常简略。向磊就认认真真对部员写的策划进行修改、补充,把策划由原来的三页纸变为了五页纸。这让部员们心服口服,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注意严谨认真。现在部员遇到重要讲座时,还会主动跟他交流。“我是以一种社会人的眼光思考这些问题,这是难得的锻炼机会,所以每次我都抓住机会去思考,去体会这个过程,”向磊说道。
在学习和社团工作之余,向磊还积极参加很多讲座,尤其是成功学的讲座,在讲座中启迪智慧、充实自己。他特别提到了万学海文的张锐,从张锐的成长经历中他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细节和踏实的重要性。“不过,我觉得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别人的经验,在思考的过程中思维到位是十分重要的,”向磊认真地说。
微笑面对生活,智慧点亮人生
回首过去,关于挫折与磨难的记忆已经模糊,似乎它们从不曾来过。不论面对什么,向磊都尽量让自己坚强、乐观起来。“由于父母的呵护,压力多是由父母担着,所以我没有感受到太多的压力。学生时代的小挫折算不了什么,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挫折。实在有困难时,我就逼迫自己积极面对,用乐观、坚持和阿Q精神帮助自己克服难关。”说到这里,向磊的脸上露出了他惯有的微笑,仿佛他已经做好了接受生活更多考验的准备。认识向磊的同学都知道,向磊总是微笑着面对大家,笑脸是他特有的标记,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同学都能见到他和善的笑容。
当问及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最重要时,向磊说道,“乐观积极、敢于尝试、懂得变通,打破固有思维,转变思维方式的同时转变行为模式。要保守性地尝试,在尝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在生活细节中培养灵活、有逻辑性的思维方式。灵活是建立在经验、情商、智商以及灵感的基础上,思考时要往积极方面想。逻辑就是说思维要有条理性、逻辑性、说服力,注意语言组织能力。”向磊边说边用手比划着,举手投足间表现出一种干练和自信,也让人为他对生活智慧的探索精神所打动。
荣誉光环的背后:自强不是感动的理由
在过去的三年里,向磊获得了很多荣誉:“五四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团员”、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调研员”。他还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三等奖学金,并担任社会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班团支部书记、院学生会学术部部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个荣誉的背后都有向磊默默地付出和不懈的努力。
在向磊看来,“感动法大人物”是一个很大的荣誉,感动一个宿舍已很难做到,感动法大更难。“我觉得我不够感动法大,我不能说服自己接受这个荣誉。自强是自我完善,我努力地拼搏只是在做丰富我人生的‘份内之事’,并不是一件能够感动法大的事。‘感动法大人物’这个称谓让我感到惭愧和压力,因为我觉得自己在一些方面还有欠缺。”谈到自己获得的其它荣誉,向磊说到,最关键的是透过“荣誉”和“头衔”看到实质收获,荣誉再多,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提高,那些荣誉宛如空中楼阁。
采访的最后,向磊告诉笔者,即将进入大四的他正在反思大学做了什么,这既是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总结,也希望能给师弟师妹提供借鉴。这就是向磊,踏实、睿智、善良,用微笑面对艰难困苦,用智慧和激情盘活自己。
自助者,天助之。让我们祝愿向磊在理想的天空中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