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西部万里行之宁夏支教行——记我校西部志愿者协会宁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摄影工作室 艾群   7-31   阅读:
T AAA

因为都是对西部的情缘,我和学生社团“西部志愿者协会”的同学认识了,大约5月份一次食堂前的招募西部支教志愿者的活动中我也留下了我的联系电话,表达了志愿西部的愿望。后来听说西协经过了严格的考试训练选拔了几十名学生,组成了三个分队,赴青海、陕西、宁夏支教。西部之于我是永远的情结和拍不完的题材。我选择参加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同心县支教,这里是我曾经于2007年冬天和同学们去过的地区,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7月13日刚放假,西协支教队就从北京奔赴各地开始为期半个月的实践活动。我是晚于学生5天到达银川,转乘大吧约三个小时到同心县,然后坐蹦蹦车20分钟左右到目的地惠安村。我校学生马淑花在村头接我到了分队驻地,也就是马淑花的家。我第一次知道了在这相对偏远的村子里还有我们政法大学的学生!马淑花是父母的骄傲慧安村的名人,因为她是08年吴忠地区(同心县所属地区)高考文科状元。

惠安村是个移民村,由福建惠安市援建,故命名:惠安村,周围临近的村子分别叫黄石村、石狮镇等,都是福建援建的移民村。方圆几公里,仅惠安村就有500多户新移民。一行一行的红砖瓦房整齐划一,是我第一次见到的移民村落。这样的移民村在宁夏黄河段的两岸不断的建设着,那些我曾经看见过的缺雨少水深山大沟里的农民有望搬迁到新的移民村来。惠安村刚刚建成两年,一切都在续建当中,村民陆续盖房搭建牛棚,土地也没有开始种,大家的生活还是很窘迫。马淑花一家也是一百多里地的深山里搬迁过来的。

支教小分队共有14名学生,队部就设在马淑花同学的家里,女生住在马家,男生住在附近熟人的家里。我来到时,学生的支教工作已经走上正轨。之前我听说学生为了能在村里的学校里给学生上课,在校方和县教育局之间交涉做了许多艰苦的工作,终于获准能在学校里为几百个小学生上课。上学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最大的快乐和人生的希望。能聆听北京来的大学生的授课,更是难得的机会,所以村里的孩子都来了,临近村子的小学生也来上课。5、6个教室书声朗朗、热情洋溢,那场面让我感动。我们的学生尽职尽责,认认真真的上好每一节课,语文、数学、地理、音乐、手工劳等。几次的家访,学生们把500户的人家都走遍了,摸清了村里的教育状况,村民们的生存状况。还给一些贫困学生建立档案,为他们今后的教育想办法找出路。

在课余时间,同学们把在北京就精心准备好的模拟法庭带到惠安村,当天村里的男女老少来到村部的会议室,观看了同学们的模拟法庭的整个过程。同学们还为老乡宣讲了防止乙肝等传染病的卫生知识。许多小学生把父母爷爷奶奶动员来参加这次的普法活动,盛况空前,就像过节一样。看着这十几个大学生的感召力和组织力,我一边拍照一边感动着。

7月22日,学生们决定停课一天,全体队员到同心县城进行普法宣讲。一早我们就排着队伍从村里出发,和村民同挤一辆公车到县城。西协会长也是我们的领队郭娜事先联系了县司法局,和他们联合进行此次普法活动。活动引来不少回族老百姓驻足观看,同学们以所学的法律知识解答了老百姓提出的问题。活动虽小,但在同心县也成为当天的一道特殊的风景,为老百姓认识和信任法律做了应有的工作。

走出校园,迈向社会,这个团体的一举一动已经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代表了中国政法大学、代表了北京的大学生的形象。每个学生都懂得团队的意识和自觉的服从的必要。每天6:30出操、排队去学校上课、值日生制度、做饭涮碗、晚上开会研究教案等等,都是按照军人的作风严格要求自己。他们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实践活动,有的第一次来到农村,生活环境的不同,城乡差距的存在,考验着队员们的意志和耐力。在我看来学生的表现都十分出色,敬业、吃苦、奉献、慎独!一起生活了几天,我再一次为他们感动着。28日西协西部行结束,同学们仍然穿着那件印有西部志愿者标志的、带着西部的泥土,带着半月来的汗渍、带着村里孩子的签名的体恤,回到北京回到家乡。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