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梦想绽放 青春力量】系列报道之十七:“I am the Job-hunter”——记签约新华社网络中心的2009届本科毕业生史会元

来源:张琢   6-13   阅读:
T AAA

【编者按】他们是法大学子的优秀代表,他们是青春年华的动人说明。他们身上闪耀法大人特有的学术才情,蓄积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怀。他们尽情挥洒着青春力量,绽放着绚烂梦想。他们是全体法大人的榜样。

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充分展现法大毕业生精神风貌和扎根基层、奉献西部的生动形象,2009年3月,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和法大新闻网联合设置专题栏目,持续刊登报道文章,启动“梦想绽放 青春力量——中国政法大学2009届毕业生就业先进典型系列报道”工作,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军都学子中的优秀典型,有效激励全体毕业生提升就业观念、坚定报国志向、激励进取心态、实现成长成才。我们惟愿:“他们的成功成为我们的动力”。通过汇集和展现这些现实中的就业故事,分享身边的青春榜样的成长感悟,让每一个法大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在这条最终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梦想绽放 青春力量】系列报道之十七:

“I am the Job-hunter”——记签约新华社网络中心的2009届本科毕业生史会元

梦想绽放 青春力量——中国政法大学2009届毕业生就业先进典型系列报道之十七

史会元,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专业2005级学生,现签约新华社网络中心。

采访中,他娓娓道来,大学生活、择业过程、实习经验,让笔者看到“命运厚爱有准备的人”的生动诠释。

“我很清楚我自己在做什么”

谈及对这一编辑工作的选择,史会元很果断的回答说:“新闻是我的专业,大学三年多的历练,一方面产生了感情,另一方面,我始终还是相信专业才是自己的优势所在。”

对于我校很多法学以外专业的同学,很多都报名修了法学的双学位,对此,史会元的态度也是很明确的:其实新闻专业的学生确实在就业方面会比较弱势,因为知识构架单一,并且用人单位可以在后期进行专业性培训,就我自己来说,我一直对新闻抱着极大的热情,很想在这个行业做出一点自己的业绩来,所以早在大三的时候就下定决心以后从事新闻行业,一直也没考虑其他的读研的选择,I am the Job-hunter,我要坚持走这条路。走到今天这一步,深切体会到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为之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一直很清楚我自己在做什么。

“找工作的双管齐下”

从大四上学期开始,史会元开始了找工作的“漫漫征途”。

“我把这个过程分为两方面,针对每一个环节制定了精细的时间表。第一步,就是大四上学期的时候,不断的尝试不同的面试、笔试,这个时候用人单位的态度一般不是很认真,不可能立即提供Offer,自己也抱着试一试、练一练的态度,同时,这个时候要努力充实自己的简历。简历,即是简单的经历,只有自己的经历比别人的出色、特别,才可能在海量的简历中脱颖而出。对新闻这个专业,一般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实战经验,即在比较知名的报刊业实习过,有几篇重量级作品发表在其报纸刊物上是相当抢眼的。我很早就注意了这个问题。大一暑假在广告公司做创意。那个时候专业知识不是很扎实,所以收获不是很大;大二的时候在家乡的《太原日报》的法制板块实习;大三的暑假就去了《新京报》,这是学校安排的实习,所以做的很卖力,得到的也很多;大四空闲的时候去《第一财经日报》做财经记者,使得我现在的简历看起来很厚重。

这个时段的沉沉浮浮,失败成功都是一笔财富。成功的时候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意见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可以继续发挥,失败了更能清楚的知道该如何改善。

第二步,大四上学期,这个一个关键的时期。同很多找工作的毕业生一样,我也是选择了海投,但是我还是有选择的,都是从事新闻或者文秘这些方面的,还是舍不得自己的本行。

“我想我还是太幸运”

谈到新华社招聘,史会元感受颇多,“我还是认为我运气比较好”。新华社的招聘每年都会面向应届生。大概从去年11月份开始,对几千人提供几十个位置,竞争是相当激烈。先是简历筛选,基本上本科生会大幅度的被砍掉,留下几百的研究生火拼。

“对比这个阶段研究生和本科生,我不得不说研究生的优势很大。首先是用人单位会觉得能考上研究生的人都是比较优秀的,所以在对应聘人了解很少的情况下,只能够凭学历或者是说外表这个东西来评判。其次,在海量的应聘人中,用人单位也只能尴尬地通过提高门槛来限制,虽然说貌似有点不公平,但是确实不失为一个方法。之所以我可以进入面试,一方面是我的实习经历确实丰富;另一方面,现在这个新闻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起点低,一般新员工都是从最简单的做起,不做深度,不做专题,需要的就是旺盛的精力,年青是很大的优势。”

在第一轮面试的时候,采取的是群面,几百人坐在一起,简单介绍自己,“大概三分之二的人在大谈特谈自己的奥运会志愿者的经历,我感觉到显然这样就没有自己的特色了,无论是组织者还是服务者,都是一样的,所以我抓住自己的优势,即实习经验,虽然简单几句话,但是我能感觉到面试官对于我的刮目相看的一眼”。进入第二轮面试,仿佛在意料之中。最终录用通知到来的时候,史会元松了一口气,“我确实是个幸运儿。”

“说点题外的话”

采访的最后,史会元分享了自己大学四年的感受。

读书的时候就好好读。“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确实是颠簸不破的真理,真正实践起来会发现很多知识盲点,莫名的无力感,虽然可以再弥补,但是那个时候时间就很紧迫了,及早准备才是王道。实践的时候就多实践。学校毕竟是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真正要让自己成熟起来还是要去接触社会,那些残酷的现实是一个催化剂,有种高手如云的压迫感的时候才能更好的激励自己去学。并且不要走极端,一味在外面实践和坚持在学校读死书都是不好的,甚至是不对的。另外,优秀的人都是涉足各个领域的。这是针对任何一个毕业生来讲,做到专业很重要,但是艺多不压身,其他的方面尽可能多会一点,将来工作的时候优势很明显。不要为逃避而考研。这是很多即将毕业的同学的弊病,因为怕找工作苦就想着考研吧,一天到晚在自习室的感觉总比在外面跑要来的轻松,当然,那些想走学术这条路的人不在范围之内。其实这就是一种逃避行为,想把学生时代的状态做个延续,且不说抱着这样的心态,没有太大的压迫感,成功率相当低,理智考虑下,要来的迟早要来,选择面对才是最明智的。

最后结束的时候,史会元习惯性的笑笑,“及早准备,认准自己的目标,不要急功近利,一步步来,始终会找到自己的一条路,这句话送给你。”

史会元一直强调着自己是幸运的,我想确实上天眷顾了他,但是着眷顾的背后是他的先知先觉,厚积薄发。如果说他前面的还将是一条长长的路,我相信凭着他一颗坚定的心,上天会伴着他一直走下去,祝福你,史会元。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