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到5月7日,国际法学院毕业班的同学们积极组织了为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的什松小学的募捐活动,通过自己是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以人为本、培养社会责任感。
国际法学院原党支部副书记彭国鹏同学在担任志愿者期间,联系到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的什松小学,并了解了该小学的情况。当毕业班同学得知该校40多名孩子,连铅笔都不够用,全校甚至只有一块橡皮;没有什么体育器材,打羽毛球,对他们都是莫大的奢望时,大家觉得应当尽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帮助困难小学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帮助提高山区儿童的整体素质,因此萌生了用实际行动帮助这所小学的想法。于是,他们与国际法学院学委会调研部合作,开展了一次募捐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义卖和募捐两种方式一起举行,活动鼓励过往同学为改善山区教育条件踊跃捐款。在活动举办过程中,广大国际法学院05级毕业生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支援山区教育的热情,大家都踊跃捐出自己的书籍供义卖用,很多同学都把自己准备在跳蚤市场上出售的书籍拿出来,交给义卖的同学,大家纷纷表示,宁可自己少得一些钱,也要为山区的孩子做一份贡献。在义卖过程中,过往的同学也为我们的精神所感动,纷纷解囊相助。到活动结束时,通过捐款和义卖活动一共募集到876.5元,主办活动的同学用这些善款购买了200支铅笔、60支中性笔、100块橡皮、50个小转笔刀、1个大的转笔刀、45套三角板、4副羽毛球拍、4筒羽毛球、140个乒乓球、10根跳绳、1张羽毛球网、1张排球网和2张地图,另外还有同学们捐来的布娃娃、圆珠笔和乒乓球若干,这些物品带着国际法学院2005级毕业生对山区小学生的暖暖情意和殷切期望,一并被寄往什松小学。
另外,据主办方介绍,该活动将会长期开展下去,薪火相传,让代代国经人都能够借着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东风,传递爱心,传递温暖。
国际法学院2005级毕业班的同学们切合实际地将其科学发展的观念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表现了他们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