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梦想绽放 青春力量】系列报道之十二:学术之海搏击风浪 育人之山奋力攀登——记签约西北工业大学的2009届博士毕业生许光县

来源:董锟钰   5-13   阅读:
T AAA

【编者按】他们是法大学子的优秀代表,他们是青春年华的动人说明。他们身上闪耀法大人特有的学术才情,蓄积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怀。他们尽情挥洒着青春力量,绽放着绚烂梦想。他们是全体法大人的榜样。

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充分展现法大毕业生精神风貌和扎根基层、奉献西部的生动形象,2009年3月,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和法大新闻网联合设置专题栏目,持续刊登报道文章,启动“梦想绽放 青春力量——中国政法大学2009届毕业生就业先进典型系列报道”工作,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军都学子中的优秀典型,有效激励全体毕业生提升就业观念、坚定报国志向、激励进取心态、实现成长成才。我们惟愿:“他们的成功成为我们的动力”。通过汇集和展现这些现实中的就业故事,分享身边的青春榜样的成长感悟,让每一个法大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在这条最终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梦想绽放 青春力量】系列报道之十二 :

学术之海搏击风浪 育人之山奋力攀登——记签约西北工业大学的2009届博士毕业生许光县

梦想绽放 青春力量——中国政法大学2009届毕业生就业先进典型系列报道之十二

许光县,重庆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06级法制史专业博士生,现已签约西北工业大学。

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它的进取探索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竞上、耸干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击风雨、苍天之魂的振翅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采访之前和许光县的电话联系中,笔者从声音猜测,对方可能是一个清秀的南方人。见面后确证:巴山蜀水的灵秀和历史名城西安的厚重在许光县这里有了完美的融合,加之师从我国法律史泰斗、我校终身教授张晋藩先生,使他身上又多了一份儒雅的学者之气。之前,曾因对方是即将走上大学讲坛的博士,而为自己的采访、提问一直忐忑;但打开“话匣子”之后,许光县的娓娓道来使笔者不觉中打消了原有的担忧。

学术:踏实严谨 求知治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科和硕士阶段,许光县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还是在大一时,厚厚的一本张晋藩主编的《中国法制史》,让他与法律史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同时由于其古文和英语功底的深厚,故硕士报考时,许光县就选择了法制史。之后的六年中,他从古今中外四维角度去探求法律史学蕴含的民主精神、将法学与国家民族特点相结合,对法史中物权法的传承关系有深入的研究。多年的辛勤耕耘带来了丰硕收获。当问及在学术上的成果时,低调谦逊的许光县起初并未马上回答,是在笔者的一再“挖掘”下才慢慢道出: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其它期刊8篇;参与编写教材一部;在一部学术著作任常务副主编;在张晋藩教授主持的国务院级课题“清史法律志”中,参与物权法篇的编撰。

向学之路本来不易,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学术环境中。法制史的研究更是枯燥,为何许光县能坚持下来而且会一直走下去?相信他下面的回答会让我们明白:“这是自然的、也是应该的,当人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就不存在累的问题、也不存在烦的问题;有的人适合公务员、有的人擅长与商人打交道、而有的人管理能力很强;我本人对学术很感兴趣,能够静下心来,而且这也是有意义的;所以一定要认清自己适合做什么,找到兴趣与所做的契合点。”

谈到治学的感受时,许光县引用了导师张晋藩的话:“作学术,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既要尊重别人,又要勇于创新;尊重是人格魅力,创新是学术生命。”

求职:矢志不渝 教书育人

“花的事业是美丽的,果实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的垂着它的绿荫。”(诗摘泰戈尔语)和很多人在求职过程中的多重选择不同,从读硕士开始,许光县就将自己的职业定位在“叶的事业”之一——教育事业。

之所以选择西北工业大学,是有些渊源的。许光县当年的硕士论文是由西北工业大学的老师评阅,或许那时的偶然一件事也蕴涵着今天签约的必然因素。2008年11月,他向西北工业大学投出简历,12月过去试讲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接下来的一切都很顺利。细谈之后才发现,“顺利”的背后是因为有着多方面的积淀在支撑。

博士求职时,用人单位有标准的评估体制:一是平时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二是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公益事业;三是性格特质,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坦诚,到单位后能与同事和睦相处、交流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因目标明确,多年来许光县在各个方面将想法付诸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早在硕士阶段,许光县在西安为3家企业做法律顾问。考入政法以后,分别为法大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讲授宪法、法制史、政治经济学等课程,这为他面试时的试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外,他曾无偿代理工伤诉讼,有一次,经过原则性的坚持,他为天津某工伤受害者争取到巨额损失赔偿。课余时间,他也曾到故宫参加过档案整理……由此可以看出,正是其平时的不懈努力,才铸就了他在求职中的顺利胜出。

在谈及为何选择西安而没有留在北京时,许光县这样回答:北京很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每个人首先要明确哪里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质;我是一个很务实的人,北京的竞争激烈、压力太大,我在这里的基础比较薄弱;西安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它厚重、纯朴、文化气息浓郁,在那里结识的人很多,更有利于事业的发展;西北工业大学能让人产生浮躁的因素很少,在那里很适合潜心做学问。

其实,在和西北工业大学谈好之后,许光县还有机会去另外一所大学,但他没有做“两手准备”而去问津后者。原因是,“求职过程中,要把握重点,守信承诺,不能言而无信;如果轻易毁约,那么人生的信誉也会随之减损。”

生活:乐观豁达 纵情山水

学术的天空自由翱翔,育人的土地深深扎根。生活中的许光县是一个喜欢登山旅游的人。采访中谈到登五岳至尊——泰山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攀天下至险华山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时,可以说是滔滔不绝;而讲到西安的古城墙和大雁塔,更是神采飞扬。别看许光县做起学问来很严谨,但而立之年的他同时有一种青春年少的活力,他喜欢唱歌、更喜欢去演唱会现场感受那份激情与快乐。

时间像流水一般倾泻在办公室里,比柏格森的“绵延”要快得多。采访的尾声,许光县将自己体会很深的几点与我们分享:一、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可以为我们赢得朋友、创造更多的机会;二、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不要轻易放弃、妥协,若没有自己的原则,人生也就没有了支撑点;三、少一些埋怨,多一些豁达,“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四、不要轻易换工作,他很欣赏李嘉诚的四个字“不熟,不做”,建议准备工作的同学在某一个领域要有踏实的工作态度。

正像许光县座右铭中所写,笔者在访谈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他的乐观、自信与豁达。相信在西北有着清华建筑影子的大学里,许光县博士也能将他的自信与乐观带给他的学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法学人才。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