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在支教中成长,在儒学中穿行 ——访民商经济法学院戚雷

来源:张明阳   4-28   阅读:
T AAA

编者按: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在法大校园里缓缓流淌的岁月。

今天,我们记录下的是一群人。他们生活在我们身边,很近又很远。或许熟悉,或许陌生。

直到有一天,我们去走近他们,认识他们,惊喜的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于是,透过文字和光影,我们乐意将他们的故事和心情与所有人分享。

其实,他们是你,也是我。

他们和你一起,用青春、用责任、用善良、用执着、用脉脉温情共同组成这个静谧和美、生生不息的校园。

在支教中成长,在儒学中穿行 ——访民商经济法学院戚雷

他,自幼熟读《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

他,曾辗转于四川、贵州、宁夏、陕西、重庆等地区支教;

他,自称是儒门弟子,佛教徒;

他,就是来自06级民商经济法学院的戚雷!

眼前的这个戚雷坐的很端正,态度诚恳真挚,用他的话说:“‘为学,气质不变,是为不学’。我们的气质改变了,也就能更多的去带动周边的人,气质是可以传染的。”或许这也正是儒学的作用之一吧。

从五岁开始,在祖父的教导下,戚雷就开始熟读《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如今,他更是早已把四书五经等作为自己的必读书目。戚雷回忆说最初背诵这些文章,是在祖父的强制下进行的,有点像古代私塾的感觉,先是将文章一遍遍的读熟背熟,然后祖父才会进行一一的讲解,那时由于年龄比较小,对此还是有一些抵触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支教所见所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感受到儒学文化对自身的影响,对儒学文化了解越多,也就越受其陶冶。“为学,气质不变,是为不学。随着对儒学文化的感受加深,它也正在改变着我的气质。”戚雷说到。

由于从小受到儒学文化的熏陶并深得其益,戚雷觉得应该将其发扬广大,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儒学,学习儒学。遂从高三开始,他就开始四处支教了,一直坚持到现在,每个寒暑假都会去,有时即使是十一短短的几天假期也要去一下,而且所有支出都是自费的。在支教的过程中,戚雷也在一步步的成长着。或许,对他而言,支教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支教了,更多的是一种教育,一种对儒学文化的推崇与弘扬,一种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儒学的信仰。

对儒学文化情有独钟的他,最推崇的要数《弟子规》。戚雷说:“每次讲授这篇文章,都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很多的时间,因为它看似简单,但却句句有深意,句句有缘由。迄今我对该文的系统讲解已经有四次了,每次都要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吧。而其他大大小小的类似讲课已经不记得多少次了。听课的学生不仅有小学的更有初中高中的,经常也会有老师去旁听。”

现在,戚雷已经不记得第一次支教的经历。但是有很多支教过程中的经历却让他难以忘怀。

离开时,学生的不舍

戚雷说,去年寒假回家,因去办事,路经以前支教的一个小村庄,这时田地里有一个小学生看见他便跑了过来,恭敬地鞠了一个躬,然后说了声戚老师好。在问及缘由后,才知道这是他曾支教时教过的一个小孩,戚雷问:“还记得我讲了些什么吗?”小孩高声的答道:“知道。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看到自己教过的小学生能如此熟练地背诵《弟子规》,且对自己如此的有礼貌,戚雷很是激动。“我想我的目的达到了,给学生们讲课,并不是仅仅为了让他们去理解、背诵课文,而是希望他们能付诸实践,希望儒学文化能对他们产生一些影响,能够真正提升他们的品质。”戚雷说到,“对于学生来说,儒学使他们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之有一颗‘仁义之心’,知行合一。”戚雷顿了顿,“看到孩子们受儒学影响如此之深,我也就更感到了儒学的伟大,也就愈坚定了我要坚持支教的决心。”

还是在去年的寒假,戚雷在贵州的某山区小学支教,本是给五年级同学讲授的《弟子规》,最后却引来了全校200多名师生的共同参与,以至最后在戚雷离开这个小学时,不仅他所教的班级在学弟子规,一到五年级的老师都在开授弟子规的课程。当得知戚雷就要离开学校时,200多名学生竟齐声背诵《弟子规》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

“这是支教以来最震撼的一件事了。我没想到大家对传统文化竟然有如此大的兴趣,更没想到全校200多名学生竟能齐声背诵《弟子规》。只是希望这些能真的对他们有益。”说到这,戚雷还是一脸的高兴与激动,“原来儒学在当今中国还是有如此深厚的土壤的,如果人人都能学到儒学的精神内涵,都深受其影响,并实践之,做到仁义礼智信,如果每个家庭都父慈子孝,那何愁社会不‘治’呢?那也就可以更好的实现社会和谐。”

戚雷支教以来,在贵州地区取得了很好效果,某镇政府也邀请戚雷去讲课,关于如何更好的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他讲到,干部就要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应如志愿者一样为人民群众服务,而“志愿”两字,下面也正是两个“心”字,也就是“将心比心”,紧接着戚雷便以“将心比心”、以“仁”为内涵,讲了如何更好的做到跟人民群众交流。“其实不仅为官者应如此,我们每个人与人相交往,都应‘将心比心’。”戚雷说到,“我想儒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如果为官者能够做到儒学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并能做到知行合一,我想干群关系一定会是很融洽的。”

为山村小学捐建图书馆

此外,为了更好的促进某山村小学的发展,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戚雷还联系当地的一名同学,在当地开办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戚雷说所有的图书都是他们自己募捐来的,而书架、运费等,则是他用省吃俭用的1700余元捐献的。在谈及修建图书馆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戚雷只是笑着说了句:“当然有,但看到这么多学生有书读,我也就很高兴了,那些辛苦也就值得了。因为书都到了最需要的人的手中。我想学习儒学文化最重要的就是知行合一,而我自己也首先就要做到。‘知’仅为前提,是手段,‘行’才是目的。大丈夫首要‘弘义’。”

“支教以来,看着儒学文化对大家起到了如此重大的作用,也就促使我越来越坚定弘扬儒学的意义。我相信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必将对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戚雷意味深长地说到。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