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一直在那里——走近服务楼修鞋大爷

来源:陶琦   4-28   阅读:
T AAA

编者按: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在法大校园里缓缓流淌的岁月。

今天,我们记录下的是一群人。他们生活在我们身边,很近又很远。或许熟悉,或许陌生。

直到有一天,我们去走近他们,认识他们,惊喜的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于是,透过文字和光影,我们乐意将他们的故事和心情与所有人分享。

其实,他们是你,也是我。

他们和你一起,用青春、用责任、用善良、用执着、用脉脉温情共同组成这个静谧和美、生生不息的校园。

一直在那里——走近服务楼修鞋大爷

在法大校园,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你不会注意到他们,更谈不上了解他们。但是,当你的生活某天出现不便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一直都在那里,在那里等待为你服务,在那里,坚持日复一日的工作,也在那里,继续自己的故事。修鞋的李大爷,就是这样的存在之一。

这两日鞋坏了,在拿去修的时候和大爷攀谈起来,才发现,原来在我们看得见的辛苦背后还有更深的感动,那是一个父亲十年的付出和坚持。

大爷姓李,辽宁铁岭人,一口浓浓的东北话正和本山大叔一个味,是那种典型的淳朴的东北老农。其实,我们嘴边喊着的“大爷”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老,今年也才57岁。是常年的风吹日晒让他看起来比同年纪的人要老上很多:两鬓都染了霜,眼角竟是细细的皱纹。

大爷象每个热情的东北人一样很愿意和你聊上几句,在他的介绍里,我才了解到,大爷来法大居然已有10个年头。98年法大服务楼刚建成的时候学校向社会招标,李大爷就中了标在学校摆起了修鞋摊,从此一干就是10年。

从铁岭的木匠到北京高校里的修鞋匠,是什么让他选择离开熟悉的家乡来北京谋生存且一做就是这么多年呢?这么一问,才知道了大爷背后的故事:“主要是考虑到两个孩子,高中读完了要上大学,不攒点钱怎么行呢?”孩子读书的高额费用是任何一个靠天吃饭的庄稼人都会面临的难题,但是大爷的选择却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他要不惜一切代价供两个孩子上学。村里很多人都劝他,可是大爷有他自己的坚持:“我就劝那些劝我的人‘不能看眼实,什么时候都得有文化,有了文化对孩子的下一代也好。父母就是有点钱,孩子没有文化也都会消耗光的。’”就为了他认准的这个道理,大爷为孩子的学费四处借钱,为了多挣一点钱,便与老伴来北京谋生活:他在学校给学生修鞋,老伴就在租来的小平房里做点零碎活。

十年来,他的所有目的便是供孩子上学。多修一双鞋就多一分钱,他拼命地挣钱,但还是为了孩子的学费欠下高额债务,为此,他只能更加拼命地挣钱。于是,除了下大雪的日子,法大的校园里日日都出现他的身影。天寒了便早点收工,但凡能坚持的天气便一直做到天黑。那个小小的角落没有任何的遮拦,下雨来不及收拾,便只能淋着,“淋湿是常有的事情,都习惯了”;夏天太热,只能随着日头找阴凉点的地方;冬天又太冷,风太大,手被冻裂了,“隔晚上胶布一粘第二天便接着干,总得挣钱啊”。笔者注意到,大爷的手上就贴着一条长长的胶带,一问才知道,手被撕开一个大口子是家常便饭,“做活计是会慢点,但不能不做呀,没那么娇气”。午饭就在学校买两个馒头或者一个馅饼就是一餐了,空闲的时候便去报亭借了报纸守着摊头看。单调机械的生活,十年,他就是这样过来的,不知道从多少同学手中接过待修的鞋子。学生走了一届又一届,他一直在那里,“修鞋是为同学服务,同学鞋子坏了总得有人修吧。”

修一双鞋子,一两块钱的收入,一年下来扣除零零碎碎能挣个六七千,而这些钱他全都投进了孩子的学习中。他就这样一双鞋一双鞋地修,直到把两个孩子都送进大学的校门。如今,他的大女儿已经读完我校的双学士毕业参加工作,且在北京安了家生了孩子。小儿子也从北大法学院毕业进了法院工作,他的付出终于等来了回报。大家都觉得他应该退休养老了,可是他还想趁着做得动的时候干两年,“孩子的贷款还没有还完,虽然孩子都说有了工作自己有能力还了,可是做父母的还有能力的时候就应该尽量为孩子多做一点。”

大爷说,这十年虽然挺辛苦,可是法大的同学都很好,即使难得和极个别同学有小小的冲突,比如价钱上有争议,他都不说啥,能让就让。大爷跟我说,他知道学生难,所以从不喊高价,甚至比市场价都便宜好多,碰到不能理解的同学虽然觉得委屈,但也不会说啥。在我等鞋的时候,有多位同学过来修鞋,每一个拿着鞋过来的同学,大爷都会先问清情况,然后告之能修不能修,只要是交到大爷手里的鞋子,他都会保证做到同学的要求,如果不能做到的,他会告诉你鞋摊能力不够,修不了,他就是这么实在。对于同学的要求,他都会尽力满足。比如急着穿鞋的他就会紧赶着给你修好。大爷很细心,有个女生的包裂了口子,大爷修完了不忘告诫她下次不要装太重的东西,那些不需要修的地方他也会给你小心地检查加固一下。

犹豫再三,还是问这个善良的老人会不会怕被人瞧不起,“不会,我是用自己的劳动挣的钱,不偷不抢不违法,不给社会造成负担,我问心无愧。瞧不起我是别人的个人想法,我不会在乎。”也许正是这份不在乎的淡然让他十年来一路坚持,甘于平凡和琐碎。

大爷也有自己的愿望,他希望能有个遮风避雨的小棚,年岁大了,也有关节炎,天气不好的时候希望能有个遮阳挡风的地方。就是这么简单的愿望他也只是作为心底一个美好的期许,“学校已经挺方便的了,如果再跟学校提这些要求的话,费用就要高了,那还不如吹点风淋点雨。”

今年,他希望能去市里转转,看看天安门和故宫,来北京这么多年了,他竟是一次都没有进城看过,闲来也最多只是去十三陵水库“溜达溜达”。对于未来,他也有自己的打算,他还是希望能回到老家铁岭,“北京虽好,却是一个属于富人的地方,消费太高”。这个为孩子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老人,老了也不想成为孩子的负担。他一生的期盼就是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对于自己,他没有想过要得到回报。

我离开的时候,大爷正好得闲,捧着水杯抬头看天空,落日映红了天边的晚霞,天地一片辽阔,他的脸上是一派祥和。真心地祝愿这位善良淳朴的老人以后的日子幸福平安。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