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深入理解发展理论 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常保国教授为政管学院学生党员做“多维视野下的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

来源:王书丰   4-17   阅读:
T AAA

为加深学生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的认识和理解,4月14日晚7点,政管学院常务副院长常保国教授在端升楼105教室为全院学生党员做了主题为“多维视野下的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专题报告。

常保国教授首先介绍了发展与发展理论的含义。发展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先后经历了“发展=经济增长”,“发展=经济增长十社会变革”。“发展=现代化”以及“发展=经济发展十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变革”四个阶段。狭义的发展理论是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广义的发展理论把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不仅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而且研究发达国家是如何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并进而向信息社会变迁的过程。

接着,常保国教授从发展经济学(Economics of Development)、发展政治学(polities of development)、发展社会学(sociology of development)、发展文化学(cult urology of development)、未来学(futurology)、可持续发展理论(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philosophy of development)八个视角阐述了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他重点介绍了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以及国际社会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共识所做出的艰辛努力和里程碑事件。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ommon Future),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它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及未来世代满足 其需要之发展”(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订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21世纪议程》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视作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内涵体现以下三个原则,即:1、公平性原则,这既包括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代际间公平。2、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要以自身的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为极限。3、共同性原则,由于各国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发展水平差异,其发展具体的目标、模式、实施步骤不可能一致,但总目标是一致的:地球只有一个,人类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最后,常保国教授用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和大量数据分析了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两大突出问题——贫富分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指出了中国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政管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杨怀军主持了报告会并对报告进行了点评。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