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副校长高浣月教授走访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就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规章、政策及运行机制进行了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及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了调研会。
高浣月指出,如何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大学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新形势下人事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以科学的态度,探讨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得与失,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规章、运行机制的成与败,谋求一套更加完备、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及运作机制,以期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此次交流活动的主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卫灵简要介绍了本学院目前的师资状况及面临的问题。她提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是2005年新成立的学院,且新近设立了7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点,虽然近年通过引进人才,师资力量有所增加,但仍处于紧张状态。目前,在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优秀人才引进、青年教师培养以及教师考核与激励机制方面面临较多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其他负责人及教师代表针对调研课题,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人事处吴平处长就此次走访交流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调查问题,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针对本学院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在制定下阶段制度的过程中有所体现。
会议最后,高浣月对本次调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高度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院以来的发展成果以及学院教师的工作成绩。她指出,本次调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沟通交流机会,通过这次交流,学校领导和人事处等相关部门能够较为翔实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院状况和师资状况。她强调,人事建设已步入“细致化阶段”,这要求学校和各学院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以期学校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能充分考虑学院实际情况,真正有益于各学院和教师的发展。就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高浣月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新形势下必须保持公共课程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并进,因此需要重点做好师资工作。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从现阶段能解决的问题入手。学院也应积极配合学校,在充分利用内部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做到“开门办院”。
参加此次调研的还有人事处处长吴平及人事处部分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