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直击校园【西部基层就业先进事迹】之二:杨骏东——以梦为马,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学生处发布时间:2015-07-31编者按:“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校2015届毕业生中涌现了一批志愿到西部基层建功立业的同学,他们自觉行动响应时代的召唤,把个人追求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服务西部基层,夯实人生基础,开拓进取,勇于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骏东)
“人不应只是成为一个奋斗和前进人,更应成为一个好奇和探索人。我不甘平凡,却愿意和自豪于将自己投入到最平凡的事业中去。”
又是一年毕业季,即将离校的大四学生们或将继续他们的学业,或将开始崭新的工作,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1101班的学生杨骏东,这个出身平凡但立志不凡的青年,在度过了充实而满足的四年大学生活后,决心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祖国的基层建设,远赴新疆阿克苏地区从事基层公务员工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杨骏东出身于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县城,是家中的第四子。三个姐姐从小到大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照顾对他来说不是宠溺和养尊处优,而是关于关心关爱他人的深刻体会。“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走南闯北,凭借自己的努力从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干到一个承包商。我相信基因和遗传,爸爸就是我成长路上的启明星,我会追寻他的脚步,从无到有,从下而上,做一个踏实肯干的实干家!”懂事的他总说自己受苦太少,不甘心如此,决心有一天能做一些实事,培养和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
来到祖国首都北京,踏入大学校门,杨骏东有了更加充足的时间精力和更加广阔的平台来走进社会,贴近基层。他曾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委员,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包括向上小学支教活动、爱地敬老院志愿活动、国际长走大会志愿活动、三星暑期支教活动等等。繁杂琐碎的志愿经历不仅没有让他胆怯和退缩,而是为他的新疆之行埋下了伏笔。
除了富有公益心,杨骏东还是一个积极阳光、热爱运动的人。大学里,他最喜欢的运动就是足球,并曾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足球队副队长。足球带给他的是快乐,更是始终如一的热情和一次又一次练习的无怨无悔和一往无前。他最爱的球队当巴萨莫属,“我欣赏他们的足球哲学,从始至终只注重一个东西——掌握节奏。而关于坚守,他提到了篮球运动员孙悦说过的一句话:“哪怕成为了一个职业球员,也不能和不应忘记最初篮球带给自己的朴素的感情,应有一份最朴实的坚守,不忘初心。”
行走基层,心系边疆
让他最初萌生去边疆基层的想法的是大二暑假参加的三星支教活动。来自西南的他第一次踏上了对他而言异常遥远的甘肃的土地,走近贫困落后的西北农村,看到了很多需要关爱的留守儿童以及孤寡老人。面对落后的农村景象,他深刻体会到:“乡村需要人来坚守,孩子需要人来陪伴。”
长期以来的实践活动让杨骏东有了广阔的视野,而专业上的积淀让他有着更深入的思考。关于此次新疆之行,杨骏东认为,国家的崛起战略——一路向西,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总体战略方针的一个反映,当今祖国实现全面城市化、全球化、市场化以及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的目标还有待进一步推进,日后的工作着力点还是要回归到乡村建设中去。当代大学生应如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一样:“让自己的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你的地方!”
杨骏东认为,不曾真正走过祖国广袤的土地,就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他说:“自己走过的地方很少,每每都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对祖国的阅历太少,人生体验挺局限的,想借此实践,同时也突破自己的生命体验。我希望自己的内心能想广袤的南疆大地,为了国家的基层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青春不止,筑梦远方
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当被问及今后的打算时,杨骏东毫不犹豫的说:“一是包容开放的内心,二是谦虚好学的姿态,大学生不能以一种心高气傲、好高骛远的姿态进入一个陌生的地区,而且是少数民族基层地区,而是应该放下身段,准备向农民学习、向少数民族学习、向社会学习。至于打算,我准备一生扎根新疆、建设新疆,为时代的使命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一份担当意识和一份社会责任感,并学会吃苦耐劳、勇敢拼搏。回忆起高中班主任“人不怕苦,人不后悔”的教诲,杨骏东在临毕业之际,也说出了想对师弟师妹们说的话:“我们学生应该阅读更多的人文历史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内涵,所谓的无用之功才能变成未来的有用之功。一个只钻研自己课本的人是很难有所成就的。最近看《朱可夫:斯大林的将军》这本书,其中就讲到朱可夫在业余时间里只是读书和研究。
泰戈尔在《萤火虫》中曾经说过“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的暮色里,快乐的展开翅膀,你冲破黑暗的束缚,你微笑,但你并不渺小,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一个人只要知道想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让我们一起为他期待未来的新疆之旅,一起期待祖国的繁荣富强。
(编辑/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