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国经精神在流动——国际法学院迎新现场记事

来源:国际法学院 苑路佳 邵韧强   8-31   阅读:
T AAA

当您迈入中国政法大学的校门,向左望去,“国际法学院”的旗帜在阳光的照耀下鲜艳夺目,主路左手边第一个展台区域便是国际法学院的新生接待处。蓝白相间的遮阳伞连缀成简易工作室,也连缀起国际法学院迎新志愿者和新生的心。无论是30号的秋雨纷纷,还是31号的阳光明媚,始终不变的是国际法学院学生薪火相传时的热情与激情。迎新过程的每个细节,都彰显着国际法学院社团文化的元素,都流动着国际法学院代代相传的精神……

饱满的热情,周全的准备

30号早晨不到七点钟,迎新工作的序幕就已经拉开,各组织的成员便冒雨摆好了展台,竖院旗、打标语、撑伞、搬桌凳,大家忙的不亦乐乎。“国际法学院的师弟师妹们,请来这边……”校车一到校门,辩论团长任婕等学生会干部便高举国际法学院的牌子跑到车门口,热情的招呼让新生一入校门就有到家的感觉。

每一位新生都有一名迎新志愿者负责带领办入学手续,新生刚下车时的茫然与担忧转而成为放心的微笑。为了是新生方便保存,学生会还准备了牛皮纸袋提前将新生的各种生活用卡打包好,像新生发放《入学指南》和《群言》迎新特刊。

高度的责任感,高效率的工作

学生会负责新生登记,学委会负责发放餐卡浴卡、新生指南,网络宣传中心负责申请困难补助登记,大家分工明确有密切合作。迎新志愿者耐心的解答学生、家长的各项问题,在体现国经人文情怀的同时保持着工作的高效率。网络宣传中心负责“绿色通道”,登记需要困难补助的同学和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同学,来自延考区的张皓、尹正旭得知学校已经帮他们解决了第一年的学费后,感慨学校真是太关心、太照顾他们了。据统计,国际法学院08级新生共有14人申请了困难补助。

不灭的激情,坚持到底的决心

迎新现场负责新生入学登记的是学生会的东晶、严雨寒、张小雨同学,她们工作细致认真,从早晨7:00到晚上9:00基本上都没离开过展台,连续工作达到12小时以上。她们这种执着的精神,顽强的毅力是对新生最好的欢迎。

志愿者中的男生大多负责搬行李等体力方面的工作,他们的身影是从校门口到竹1、竹3最美的风景。巩辰宇、王浩、郑冲霄、杨岚、王进……太多国际法学院志愿者的身影不停穿梭于这条不长的路。由于女生住5楼6楼,搬行李的工作就显得异常繁重,他们没有一点退缩,迎难而上。体育部的男生身体好,李星煜、何杰6楼就上了10多次,他们开玩笑的说都快爬一百层高楼了。笑声中难以掩藏的是他们不灭的热情和甘于奉献的品质,这就是国际法学院的精神。

国经印象:新生家长眼中的国际法学院

当得知女儿分在了国际法学院,陕西籍尹冰的妈妈脸上满是欢喜,“冰,国际法学院啊,正好你很喜欢外语,以后更要好好学习呀……”尹冰听后连连点头,并询问师兄师姐的外语是不是都很好,师姐当然是给她开心的鼓励啊,并建议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小语种以为自己增加筹码。

谈及法大校园,家长的普遍感受是“小而美,宁静而温馨,是个生活学习的好地方”。国际法学院新生女生分在了竹园一号楼的五六层,来自广东的陈燕雯住竹1619,陈叔叔望着窗外向晓雯感叹:“看,你们的住地方多好,还能看风景,能看到山,这样学习累了还能放松心情。”当得知那山叫“军都山”,晓雯说她有机会要去那里爬山,看的出她已经对新生活充满了期待。

这两天最令家长感动的莫过于跑前跑后带领新生办理入学手续的志愿者了,说起对国际法学院迎新志愿者的服务,来自黑龙江的孟凡东同学的爸爸说,就三个字,“太好了!”志愿者细致周到的服务让家长感到一切都很顺利,在放心之余更是体会到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风采。

由于迎新这两天天气多变,30号断断续续的飘雨,31号又是艳阳高照。志愿者们积极的为新生和家长们撑伞,有雨便遮雨,阳光强便遮阳,经常让家长打伞等候自己去冒雨去排队办手续。这一细节几乎发生在每一志愿者的身上,家长们纷纷表示,“把孩子放在这么一个团结温暖的集体里,放心!”

融入新的家:新生对国经精神的无形传承

迎新志愿者有着高度的责任感,有着不灭的激情,有着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有着追求卓越的态度,这是迎新工作顺利进行的软件保障。在师兄师姐的感染下,有的新生在办完入学手续后又主动来到报到处,要帮忙带新来的学伴。来自宁夏的08级3班新生郭亚婷在29号就早早的来到了学校,师兄带她办完手续后刚把她送下楼,没想到5分钟后她又来到了迎新办公室,说自己来的早,对校园已经熟悉了再三询问自己能帮上什么忙。他们这种主人翁意识令人感动不已,他们已经做好准备,融入法大国际法学院这个团结奋进的集体,融入他们新的家。

对“学术法大”的热切期盼

新生们在刚刚安顿好自己的生活后就急切的询问课程的安排情况,老师的讲课风格等学习上的问题。来自湖北的0802班新生徐旭就已经对法学充满了憧憬,一再向带他的师姐龙倩询问法学的学习方法,还说自己想马上买本教材看看。新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对学术生活的企盼,也是对国经精神的无形传承。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