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学弟学妹的一封信不仅感动了温家宝总理,也促成了法大学子与总理面对面的梦想。
5月4日上午10点20,当温总理步入法大图书馆二层阅览室向我们挥手时时,寂静的自习室顿时热闹起来,我和大家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迅速地聚集到温总理的身旁,迎接总理的到来。落座之后,温总理和蔼地说,“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大家还在这里学习,也是在等我吧!”“哈哈……”总理风趣的话语,引得我们一阵欢笑。
总理从他早上出门时被上访群众拦车一事为切入,引起了法治建设的话题。总理虽然出身工科,但是谈起法律与法治仍然娓娓道来,其中观点之深刻、论证之深入都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法学学子钦佩不已。
当总理说到要听听我们同学的意见时,我第一个发问:总理,您好!这是您第一次来到中国政法大学,我想请问您对法大的感受如何?还有,您对法治的发展有何期待?谢谢。总理说,好像是答记者问啊。在场的领导和同学们都爽朗地笑了起来。
温总理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成熟的社会主义的标志。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不仅是我们的治国方略,而且是每一个百姓自身权利和自由的根本保障。
“我曾经说过,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温总理说:“公平正义的含义很广,从收入分配,到教育权利,但很重要的是司法公正,就是‘立法必当求其公,执法必当务其平’。我们常讲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和谐,其实都离不开法治,法治是基础。”
总理对法治的精辟解读,不仅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也令我们受益匪浅。
温总理说,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国法学的最高学府,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摇篮。
总理对法大地位和任务的首肯,让每个法大人都信心倍增。
温总理的回答是意味深长的,它促使着我们继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法大以及法大人应当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法大的发展步履维艰。相比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我们的学校历史不算悠久,也仅仅只有56年,我们学校(尤其是学院路校区)的办学空间与办学条件,长期的积贫积弱也已使我们倍感辛酸。但是,正是因为我们艰难困苦,周边的环境才需要我们去拓展和改善,正是因为我们欠缺历史积淀,优秀的传统才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弘扬。
法大的精神与法大人的责任都汇聚在于校训这八个字上: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厚德”是“明法”的基础,如同总理所讲的,“明道”与“明法”应当是辩证统一的;“格物”正是为了“致公”,“真理是思想的首要价值,那么公平正义,就是社会的首要价值。”,温总理的这句话,为“致公”赋予了更为广泛而深刻的内涵。
徐显明校长曾经说过,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依法治国的“三国战略”全面落实背景中,中国政法大学承担着独特的历史使命。的确,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之路中,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法大具有独特的地位,法大与国家的“政治进步”荣辱与共;法大人承担着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法大人与共和国的“法治昌明”风雨同舟。
法大人的使命与责任,是这块狭小的法大校园所远远无法承载得了的。
光辉的彼岸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