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行视察了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
老法大人心中曾经的“学院路41号”,新法大人眼里熟悉的“西土城路25号”,小月河边伴随着株株垂柳,已然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法大”,在这一刻,突然间显得有些躁动与不安静;突然间显得有些狂热与激动;年轻的法大学子们,在这一刻,更是显得兴奋不已。
上世纪梁任公曾充满豪情地宣布: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面对当今中国,如梁公重生,只怕会再生感叹——法治兴,则国兴;法治盛,则国盛。
总理亲临全国最高法律学府,给法大学子,给法律人带来了激情与憧憬,给法律人带来了期冀与希望。
温总理的法治情怀
法大的众多学生今天亲眼目睹了温总理的风采。
温总理下午一点多离开法大校园后,有幸与总理在图书馆进行座谈、有幸在宿舍见到总理、有幸与总理共进午餐的同学们汇聚在一起,共同回忆让他们终生难忘的这一幸福时刻。
“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公平正义的含义很广,从收入分配,到教育权利,但很重要的是司法公正,就是‘立法必当求其公,执法必当务其平’。我们常讲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和谐,其实都离不开法治,法治是基础。”
“真理是思想的首要价值,那么公平正义,就是社会的首要价值。”
“法大的门口一块大石头上写着‘法治天下’,这就抓住了法治精神的核心。什么是法治精神呢?一是宪法和法律的尊严高于一切;二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一切组织和机构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四是立法要发扬民主,法律要在群众中宣传普及;五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大应该成为培养法科学生的中心,培养法律干部的中心,普及法律教育的中心。”
温家宝总理与法大学生座谈时说的这些话,至今依然环绕在大家脑海中,让每一个参与座谈的学生都刻骨铭心,让学生们觉得那样铿锵有力。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07级政治学研究生文杨虎对记者说,温总理当时问他学的什么专业,他回答说“政治学理论专业,主攻西方政治思想史,同时对中国先秦诸子的思想也特别感兴趣,兴趣点是中西两种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理顿时表示,“希望你以后能把所学的和研究的东西与中国当代的法制建设联系起来,这样你的学习才更有意义。”
总理接着问另外两名同学文之峰和赵昊天主攻什么方向。他俩回答:“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文化。先秦诸子有很多思想对现代法制都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总理说: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觉得这不仅只是停留在思想层次上的民本思想,更应该体现为我们现在的法律原则。只有我们现在的法律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民生问题才能够得到根本的解决。”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07级行政管理研究生张坤激动地回忆说, “当总理问及我所学的专业方向时,我简单回答:我学的是行政管理,主攻的方向是危机管理,也就是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总理听后再三强调: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建设工作至关重要!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应对发生突发事件时就没有头绪,会手忙脚乱。今年南方的雪灾应对的很好,就是因为我们有了法律依据。当雪灾发生时,根据法律法规和预案,我们知道该怎么协调和处理,很好地控制了灾害的进一步扩大,把损害降到最低。
法大人:今夜无眠
商学院07级世界经济专业的研究生王之堂兴奋地说,“温家宝总理今天来到了我们中国政法大学视察,而且来到了我们宿舍,并和我们进行了亲切交谈,我们很幸运。”
在经过学生宿舍楼的时候,很多同学挤在窗口高喊:“总理好!”,总理听见以后放慢了脚步,甚至在短短的距离中几次停下来,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
“等来到我们宿舍门口,我终于和总理握上了手。总理看了一眼我们宿舍,看见屋里有许多同学,大家一起喊:‘总理进来坐坐吧!’,总理回头和陪同的校领导及其他人以一种商量的语气,轻声说道:‘这个宿舍人多,我们先进这个宿舍看看好不好?’我们顿时觉得温总理真是和蔼可亲。”
最令王之堂同学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有位同学激动地向总理问道:“温总理,我待会能和您合张影吗?”总理一听很高兴地说:“可以啊,当然可以,我们待会一个个的都照吧”,最后总理走的时候看见宿舍里那么多人,于是转过头和刚才那位同学商量说:“这么多人啊,那我们一起照吧,好不好?”
人文学院2005级研究生杰文津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新闻方向的第一届应届毕业研究生,也是有幸和温总理面对面交流的该校学生之一。回忆起和总理交流的点点滴滴,这个江西大男孩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当记者问起对总理的印象,这个略显倔强的男孩说,“都说总理亲民、和蔼,这次我真的亲身感受到了”,“只说两点:第一,长达近一小时的座谈,总理没有在椅背上靠过一下;第二,因为我紧挨着站在总理的背后,也许只有我才看到这样一个细节,总理的外套的衣领已经有些发毛。”
“真的没有想到,能够在自己即将毕业的时候遇到总理的来访,而且还能和总理直接交流”,杰文津兴奋地说,“总理对我的鼓励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对我们新生的法制新闻学科的巨大鼓励”,“这给了我们在工作岗位上做精专业、报效祖国的自信和勇气”。
刑事司法学院07级硕士研究生赵权讲的是他与温总理共进午餐的细节。他说,温家宝总理亲自走到广大同学中间,与同学们一起排队,打饭,还开玩笑称又体验了一下大学的校园生活。
谈到动情处,总理向法大学子讲述了他当年的大学生活故事。有同学热情地对总理说:"总理,听说您上大学时修了36门课,有35门是优秀。"
总理开怀大笑,玩笑地回应“我记得应该是36门都优秀,后来学校查说有35门,我说那也差不多”。
赵权说,当时他们向总理介绍,中国政法大学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都要经历一个神圣而又庄严的仪式,法学职业宣誓仪式,那就是"除人间之邪恶,守政法之圣洁"。 温总理听后连声称赞, 并强调,“法律至关重要,法律教育至关重要,法学人才至关重要”。
法治:在憧憬中前行
法治,是穿越时空的永恒主题。在古希腊,在古巴比伦,在古中国,它从亚里士多德的凝眉沉思中发轫,它在汉谟拉比法典的条文中萌芽,它从西周的礼乐中一路走来。
如果从1908年清末法制变革起算,中国在法治道路上已行进整整百年。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周年”——尤其是十或百整数的周年,往往被赋予惊醒记忆的意涵,迫使人们正视历史的延续与教训,回忆与思考。
从1908到2008,整整一百年的岁月流淌而过。当我们回首百年前的诸多法制变革时,才会由衷领悟:中华民族百年的命运种子,原来在1908年早已种下。
历史延展到今日,中国不仅在民主和科学建设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法治也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最强音。
2008年5月4日, 温总理视察法大,不仅是法大人的骄傲,从更广阔的层面上,它是我们所有法律人的荣光。
诚如朱勇副校长主持学习温总理讲话精神时所说,“温家宝总理号召青年学生要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把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建设国家的责任,从大局出发,正确理解国际国内出现的现实问题。在五四青年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温总理的号召无疑是对全国青年学生的一种号召和鼓励。”
温总理来到法大,是对法大作为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的充分重视,也必将给法治带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作者简介:《法制日报周末》副总编辑,《法制资讯》杂志社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