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8:30,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意见反馈会在昌平校区国际交流中心第一会议室隆重举行。
教育部赴中国政法大学评估工作专家组组长、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专家组副组长、山东大学副校长樊丽明教授,专家组成员、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刘灿教授,大连外国语学院院长孙玉华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王立民教授,东华大学副校长陈田初教授,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陆靖教授,北京大学副教务长李克安教授,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蒋晓丽教授,专家组秘书方鸿琴、马丹出席。我校领导石亚军、徐显明、马抗美、冯世勇、朱勇、张桂琳、张柳华、李书灵、张保生、马怀德、高浣月,校长助理陆炬、王卫国等出席大会。学校各职能部处、各学院负责人,教学督导员代表和骨干教师代表近百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由专家组副组长、山东大学副校长樊丽明教授主持。
会上,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组长、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代表专家组宣读了对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考察意见。评估意见中指出,在为期5天的实地考察评估中,专家组认真审阅了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支撑材料和原始档案,听取了徐显明校长关于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情况的报告,考查了昌平校区的侦查学实验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教学科研设施和学生食堂、学生公寓等生活设施;走访了法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走访了学校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参观了大学生素质教育成果展、第五届本科生学术十星颁奖典礼、校史展览,召开了学校领导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8个座谈会。进行了三场基本技能测试,分别考察了102名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法律知识运用能力和基本技能以及英语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听课29门次,抽查了25门课程的1695份试卷,调阅了9个专业的1149份毕业论文、设计,调阅了相关学院和专业教学改革建设和管理的有关文件和教材,在全面考察调研的基础上,专家组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方案及相关文件为依据,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形成了关于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考察评估意见。
评估意见中,专家组高度肯定了中国政法大学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评估意见认为,中国政法大学在55年的办学实践中,主动适应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需要,传承促进“法制昌明、政治进步、社会繁荣”的办学传统,始终奋进在我国法学教育的前列,为法学教育的发展、法学理论的创新、法治事业的兴旺、法律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进入新时期以来,学校抓住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划归教育部为契机,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认真总结办学经验,不断凝练办学思想,合理配置办学资源,优化办学体系和办学机制,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办学党政领导班子一贯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牢固确立本科教学教育的基础地位、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突出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致力于构建以提高本科教学工作长效机制,形成了围绕本科教学高效运行的工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把评建创优视为改革发展重大机遇,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教学主体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教学改革的措施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教学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教学建设的成效进一步显现,学校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转化。
评估意见指出,学校确立了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理念,确立了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体系,明确了将学校建设成为 “多科性、研究型、开放性、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目标定位和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确定了具有法大特色的教学改革模式,实现了从面向行业办学向面向社会办学的转变,从单科性办学向多科性办学转变,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的转变,学校的办学和教育的体系、制度、要素和层次不断变革,不断更新。
评估意见指出,学校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构建了以法学为主体,以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为关联,以哲学、文学等学科及部分自然学科为支撑的门类适宜、结构合理、有机互动、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学科专业体系,夯实和拓展了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和空间;形成了以终身教授为旗帜,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中青年学科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评估意见认为,学校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学校教学基本条件和环境状况发生明显变化,为本科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着眼全面质量管理,坚持全面管理,全程监控,全员参与,实行法典化的全面质量管理。以《本科教学管理典》和《本科教学质量保证典》规范学校管理流程,形成了比较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学校塑造优良的师德学风,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学校以“厚德 明法 格物 致公”为校训,致力于师德学风和校风建设,广大教师艰苦奋斗、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广大学生情怀法理,乐学求新,至诚尚善、崇实笃行。
评估意见指出,学校55年来,始终以应国需、促法兴为神圣使命,坚持以服务国家的法制建设需要为己任,以推动法治建设为宗旨,主动参与国家法制建设的重大任务,国家法学教育的重大改革,国家法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培养了十余万名高级法学人才,产出了一大批优秀法学成果,成为我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法律咨询服务的重镇。学校在浓郁的校园法制文化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形成了厚基础、高素质、宽视野、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育人模式。
评估意见还以高度的责任感,就办学条件的改善、校园规划和建设、新办专业建设、法学与非法专业间的融通等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并表示将向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我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申请政策性支持。
校长徐显明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表达了衷心感谢,一是感谢专家组在整整五天内的不辞辛苦,以严肃、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政法大学的评估工作,所得出的评估结论闪耀着专家们的智慧,对我校具有极大的指导价值;二是感谢专家组从六个方面对我校的传统及新世纪以来所做的工作给予的充分肯定;这种肯定无疑将成为今后我校发展的重要动力;三是感谢专家实事求是指出了我校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最后,他由衷的感谢专家组为我校办学境况向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发出的呼吁。徐显明表示,专家组的肯定是对我们莫大的鞭策,得到肯定的部分我校要继续发扬,并将转变为长效机制,不足的部分,将作为我校努力的方向加以重点整改。
最后,专家组副组长樊丽明教授对评估期间我校各位领导、同志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联络员耐心、细致、到位的工作表示了感谢。她认为,五天的评估行程,专家组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完成了教育部赋予专家组的评估任务,同时,作为教育界的同行,在对政法大学的评估过程中,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学习和交流,感到收获很大。中国政法大学超常规、大气度、大气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整体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实现法学专业与非法学专业协调发展,营造校园法制文化氛围以及特色通识教育等方面,给了各位专家很多启发和教育。她期待我校在未来的时间里,通过全体师生的精诚努力,精诚团结,不负众望,不负使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法律教育、法律研究、法律咨询服务重镇的地位,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推动中国法制化的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创造法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