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刚刚放假,作为西部阳光行动甘肃翟所乡村志愿服务分队的一员,我和同学们从北京乘上西去兰州的列车,开始为期三个星期的支教活动。甘肃支教分队由10名学生组成,主要以政法大学的学生为主。早在四个月前,西部阳光行动就在我校进行了招募活动,有上百名同学报名,经过严格的挑选,这8名学生胜出,此后又进行多次的集中培训,最后组成甘肃支教队。他们是今年大四毕业生民商经济法学院马巍,他同时也担任领队;法学院05级李惠、司洋、刘悦明;国际法学院05级吕志云、06级段倩倩;民商经济法学院06级肖雪;继续教育学院06级曾纪洲。
同学们坐了20小时到达兰州,曾纪洲同学从家乡辗转两天站到兰州。原本三个小时的路程,因为车坏了,竟然走了12个小时,深夜2:30才到达目的地会宁县翟所乡新智小学。疲惫的我们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进入了梦乡。考验从下火车就开始了!
7月25日新的一天,一切从零开始,做饭吃水都要自己动手。水是水窖里积攒的雨水,要用水桶打上来,混浊的,还有小虫。面对空空的锅灶,吃饭的问题马上成为首要问题。马巍决定派几个同学到县城买米面油盐酱醋菜,留下几个人安排课表。采购的人一路风尘,在家的人饥肠辘辘。直到晚上大家才吃了第一顿自己做的饭,真香啊!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7月26日又是一个艳阳天,不到7点,孩子们翻梁过沟来到学校上课,有的孩子要走1个半小时的山路。支教队员们开始给4至5年级的学生上课。语文、数学、英语、地理、音乐、体育,每天的课排的满满的。队员们教得生动自如,小孩子们听的认真入迷。“这里的孩子爱读书”是第一天就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以后就愈加的强烈。每天上学不易,家里供孩子读书更不易。知识改变命运,在孩子的心里根深蒂固。会宁县是甘肃有名的贫困县,但这里崇尚读书蔚然成风,几年来,甘肃的高考状元都出自会宁县。孩子们爱读书、守纪律,尊重老师,队员们教的也十分开心热心有责任心。家远的孩子中午就留在学校,看课外书(支教分队带来20箱捐赠的书籍),许多孩子往往一天不吃饭不喝水,仅仅晚上吃一顿饭,看了这些,大学生们感到特别的心疼!孩子们真苦!大家更觉得自己应该尽其所能把课教好。
从来的第一天开始,因为一路的劳累,生活条件的改变,天气较凉,水土不服,几个同学陆续的病倒。段倩倩、刘悦明、李惠等先后感冒发烧,许多同学嘴上长起泡。忙完上课,还要忙着做饭,晚上开会布置第二天的课程,一天下来非常辛苦。做饭的水要用纱布过滤后再用。几天不洗脸不刷牙是常事。这里干旱,水窖里的水有限,同学们用水都很节省,很少洗衣服。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碰巧被这里罕见的大雨浇得像落汤鸡,没有鞋换没有厚衣服穿,同学们只好钻进被窝里取暖。
新智小学是全村最好的房舍,六排红砖平房,有一个很大的操场。这是扶贫开发项目学校,虽然与我们大学的优越生活相比仍然有天壤之别,但是能住在这里,同学们已经非常满意了。这次来的多是大一大二的学生,面对艰苦的生活,他们乐观处之,克服身体和习惯的不适应,牢记自己的使命,带病坚持上课,没有谁因为任何原因耽误一节课。
当我走在山梁上,远望农民的梯田家舍,听着隐隐传来的驴叫声狗叫声,看着田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拔着欠收的小麦,看见帮助家里放牧的学生娃还拿着英语课本朗读(孩子们在不上学的时候都要帮家里干农活);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每天只有两顿饭吃的庄户人,平静而又贫穷,我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孩子爱读书”!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的大学生到这里支教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