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校团委)
6月27日上午,在昌平区流村镇王家园果园的地头边上,前来参加我校师生党员服务新农村建设“五个环节一个导向”计划启动仪式的毕可鹰教授正在挥毫泼墨,为聚集在这里的果农大户们即兴题诗“京西千亩果,任君细品尝;流村著七星,定是王者香”。
我校师生党员服务新农村建设“五个环节一个导向”计划以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导向,通过实施“品牌规划环节、商标设计环节、商标申请环节、品牌形象推广环节和品牌营销环节”等五个环节,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据悉,我校与昌平区流村镇的合作由来已久。在总结区校共建工作的经验基础上,2004年我校与昌平区正式签定了“一校带一镇,科普进村镇”协议,与昌平区流村镇建立了一对一合作。“五个环节一个导向”计划即是我校师生党员针对在服务流村镇的过程中发现的“有产品,无商标;有商标,无注册;有注册,无品牌形象;有品牌形象,无营销计划”问题后而专门设计的,以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我校党委组织部和校团委的组织下,除了已经退休的毕可鹰教授外,本次还邀请了法学、管理学、艺术设计等不同专业背景的校内专家、学者来到田间地头为果农的生产经营把脉。著名特许经营专家、商学院管理学博士李维华为果农们传授了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对策措施;民商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法杨力为果农们介绍了商标申请的各个环节;人文学院臧小戈老师为流村镇王家园现场设计了商品标志;此外,人文学院中文系邹玉华老师点评了由我校社联会的同学们撰写的“产品简介”,外国语学院孙蕾老师则就同学们所写的简介进行了现场翻译。
昌平区流村镇主管科技的张副镇长表示,感谢我校在时值“七一”来临之际组织师生党员来到田间低头,针对果农们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帮助果农出谋划策解决实际困难。她希望与我校加强合作,一方面帮助农民尽快致富,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农村,增加社会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