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毕业是终点 更是起点——给毕业生的几点建议

来源:许晶晶   6-20   阅读:
T AAA

又是一个炎热的六月,又是一个毕业的季节,毕业生们又将踏上人生的另一段旅程。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毕业生们已经掌握了专业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无尽的展望。但是,在面对工作或学习的新环境时,很多毕业生出现了适应障碍,例如情绪低落、人际关系紧张、过度压力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迈入新的征程时不仅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更要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一、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同学来说

从校园走入社会,从社会的预备成员变成社会正式成员,从一个受教育者变成责任主体,这是人生最重大的转折之一,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转换过程,因此适应难度相对较大,磨合期较长,而对适应能力的要求更高。而有些刚工作的毕业生会因为角色定位不准、对工作不熟悉、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之间的转化问题、不会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和恐惧心理等原因,而出现工作上的挫折感、较低的收入以及人际关系的失调等问题。

怎么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和投入到新的工作和生活呢?

首先,毕业生们要认识到每个人在面对新的环境时都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只是适应时间长短的问题,故我们要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

第二,正确认识到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由于大学的校园环境相对单纯,面对社会中的复杂的环境变得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在校园中就应多关注社会动态,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从积极的因素中吸取力量。

第三,对工作环境和自己有客观的评价和期待。在工作之前,每位毕业生都会对自己和工作有一个美好的描绘,但是现实是客观的,例如,小丽在进入出版社之前,认为工作应该很有挑战性,而且付出会有很大的回报,但是由于出版费回收较慢,使得很多奖励成了泡影,她不禁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工作也变得懈怠了。为了类似的事情不在自己身上发生,毕业们应该从各种渠道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并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使得能够在工作之前有很好的心理预期。

二、对于在职场外徘徊的同学来说

对于还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来说,现在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但也要认识到机会是无处不在。努力做到以下几点,迎接机会的来临:

1.了解自己为扎根之本。只有清楚了自己的特点、优缺点、专长及未来的目标,才能找到一份自己合适的工作。

2.充分准备为保命之本。如果想争取到一份好的工作,要做许多准备,例如对企业、产业的基本知识、准备自传、履历、面试等应对技巧,还要做好进入就业市场成为新鲜人的心理准备。

3.勇于表现为机会之本,不要羞于表现自己,在求职的各个关卡中,主动争取各种机会,勇于表现,勇于做你自己,让招聘人员多多了解。

4.面对拒绝为进步之本。求职路上未必都尽如人意,坦然接受用人单位的沉默(履历表石沉大海)及拒绝(被通知不胜任),这并不代表自己的能力有问题,只要自我检视和自我总结,再努力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5.再接再厉为成功之本。当求职遇到挫折时,不必视之为世界末日般凄惨,只要总结教训,再接再厉勇往之前,距离成功将越来越近。

对于求职过程中的挫折要败淡然处之,这样的挫折在以后的岁月里还将不断面对,这也必将成为今后人生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宝贵财富。

三、对于继续深造的同学来说

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很多的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成为了应届研究生群体中的一员。很多应届研究生进入研一后,由于惯性,有较长的时间仍然沿袭以前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很容易将本科时的生活模式复制到研究生,研一成了大五,最终导致角色混乱,生活目标迷茫,无法快速进入研究生的状态。

那么在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前,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首先,在学习方面,由被动接受方式转换为主动学习,在研究生阶段,主要以小班讨论的教学形式为主,要求学生自己查找文献,并有一定的独立完成研究的能力,故在大学结束这段时间内,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荒废学业,多多主动学习,多多向研究生师兄师姐请教。

第二,在生活上,大学阶段的学生活动多以班级形式,群体意识较为浓厚,而在研究生阶段,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参与集体活动减少,喜欢单独行动,而且研究生的组成也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如果缺乏对研究生人际关系的客观认识,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在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中发现,有部分同学出现了人际关系敏感的问题。

第三,在时间管理方面上,由于研究生学习任务繁重,家庭责任感加强,职业规划迫切,在导师课题任务、基础知识学习、兼职工作等三个方面的时间分配上易产生矛盾。我们不妨将事情根据紧急性和重要性分类,以便优先处理紧急且重要的事情,这样便能使得生活和工作有条不紊。这样的时间分配方式,需要毕业生们从现在做起,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运用的更加自如。

箫伯纳曾经说过“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所以,在我们面对新的环境时,要努力调整自己,在遇到问题时多向老师、同学、朋友请教和倾诉,使生活、学习、工作有一个完美的开端。

(作者系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师)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