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2007年中国法学界首次盛会——首届中国法治论坛暨首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颁奖大会隆重召开

来源:记者 沈彪 缪玉 图/摄影工作室 艾群   1-19   阅读:
T AAA

2007年中国法学界的首次盛会——由我校主办的首届中国法治论坛暨首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颁奖大会,于1月1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张穹,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刘飏等应邀出席了会议。我校校长徐显明,副校长朱勇、张桂琳、张保生、高浣月以及来自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高等学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院和检察院系统等国内百余家单位的代表,首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奖励委员会委员、获奖者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我校党委书记石亚军主持。

校长徐显明首先致辞,阐述了举办中国法治论坛的意义,并高度评价了钱端升为中国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徐显明指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在经历了党领导的以制度建设为特色的完善民主和法治的建设和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两个阶段后,已经进入到构建和谐社会阶段。徐显明认为,在和谐社会的6个要素中,民主法治是最基本的要素,统领着其他5个要素。和谐社会的主形态应该是法治社会,和谐社会构建和法治社会的构建具有同步性。在他看来,我国法治建设已进入一个最新的时期,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学研究和法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中国法学界和中国法律教育界正面临着最好的时期。

钱端升先生作为我校前身北京政法学院的第一任院长,是上个世纪中国法学界和政治学界公认的代表性人物,他所提出的推动政治进步,推动法学倡议的目标,正是许许多多政治学和法学学术人所追求的。在这个背景之下,我校筹备了中国首届法治论坛,并决定用钱端升先生的名字命名法学研究的成果,徐显明希望把这一成果归入中国有代表性的法学研究成果中。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致辞中总结了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取得的突出成绩,高度评价了法学教育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她指出,“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治国方略的提出和实施,对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1世纪我国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法学教育的价值,并自觉地肩负起这一神圣的使命。

首届中国法治论坛以“法治与和谐社会”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钱端升法学奖励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家福教授,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张文显教授,钱端升法学奖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朱苏力教授,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黄松有副院长,司法部张苏军副部长分别发言,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顾秀莲副委员长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她首先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立法成就与法学界为之做出的贡献。她指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全国人大立法的历史也是法律界人士全面参与国家建设的历史,法学教育界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我国的法治现状与法学教育息息相关,法治兴则法学兴,法治衰则法学衰。和谐社会的构建,必将带来法治和法学教育与研究的真正春天。

会上,顾秀莲等领导为朱苏力等首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获奖者颁发了奖励证书及奖金。据悉,为期两天的首届“中国法治论坛”在开幕式结束后将在国家行政学院继续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将围绕“法治与和谐社会”的主题进行深入的研讨。

背景资料:

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由中国政法大学倡议、以我国当代著名法学家钱端升先生名义于2006年设立,是我国法学界第一个以个人名义设立的全国性民间奖项。该奖明确的宗旨、权威的奖励委员会组成、评审程序的公正性在全国法学界产生了普遍接受的公信力,成为全国法学研究优秀成果的重要奖项。

关闭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