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 , “明法系列讲座”在阶六举办第三场,李建伟教授以 “ 国家司法考试与大学法学教育的改革”为中心与到场同学进行了一场融洽而又深入的交流。
李建伟先就国家司法考试现状作了一些剖析。司法考试一直以其“艰苦卓绝”著称,严酷的竞争,极低的通过率,使之无愧于“中国最难的考试”称号。究竟难在何处,李建伟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多,压力大。虽然本科以上学历才有资格报考司法考试,但是近年来大学法学教育有“泛滥”之势:按2006年据统计全国有法律专业的大学有620所,在校学生达35万人,是1993年统计人数的十倍,所以导致了十分激烈的竞争。他介绍,司法考试所考的内容即大学14门干课,但各课所占比重不同,其中民法,刑法,民诉、刑诉占很大比重,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司法考试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很高,其出题形式与我们一般的学校考试有很大的区别,这也是造成第一次参加考试通过概率小的一个原因。
李教授还指出 ,“现今的大学四年法学教育究竟是通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如何解决‘专业’和 ‘素质’之间的矛盾”等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美国的法学院学生只从本科生中招收,他们将“素质”、“通识”的问题留给了本科四年,自身专门从事职业化教育。相比之下,中国的法学教育体制存在很大的弊端,如专业划分过细,教育目的定位不准等等。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职业能力的培养,自身素养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兼顾……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解决的方式和途径都有待改进。
整个讲座中,李建伟教授一直在给我们大学法律学习给出引导,提出建议:要学好主干知识,注重理论学习,淡化专业观念,正确处理好实践问题;另外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找准自己的职业、人生定位,健全自己的人格也是十分重要的。
风趣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引证,独特的见解——教室里一直掌声阵阵,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场的同学都表示收益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