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2点,由我校红楼梦学友会和社团联合会主办的第一届红楼文化节在我校学术报告厅正式拉开帷幕。开幕的第一讲邀请到了 “红楼解梦”理论的创始人霍国玲。
霍国玲由《红楼梦》的五个名字之一“风月宝鉴”说起,为我们反读《红楼梦》。风月宝鉴,也是贾瑞那面镜子的名字,霍国玲从这面镜子的两面性告诉我们《红楼梦》一书就像那面镜子一样,也有两面,而且两面皆有喻,即正面其作为一本小说讲述了发生在贾府的儿女情长,反面则像一部史书一样向我们讲述了小说背后清皇宫的一段历史。霍国玲在讲座中指出一段让人震惊的历史,曹雪芹和林黛玉的原型竺红玉以毒丹杀死雍正,立弘曕(黛玉原型与雍正所生之子)为皇帝,雍正死后,皇位却被乾隆篡夺。曹雪芹修订百十回稿《红楼梦》,将其后三十回砍掉,并在前八十回中详加批语,题名《石头记》,将香玉及自己的传记,以及有关的清宫秘史隐入书中。霍国玲条分缕析,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作了阐述。并指出书中多用分身法将曹雪芹及黛玉原型竺红玉分身隐藏于多个人物,同时运用了许多特殊的写作方法,如谐音法、拆字法、寓意法、射覆法、注此写彼法、不写之写法等等。霍国玲还指出了曹雪芹生日、卒年和故居的确定。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五月初三日,即公历1715年6月4日,卒于乾隆二十八年除夕(癸未)1764年2月1日;葬于北京香山地区。可确定的有三处故居:原“恭王府”前身为曹雪芹在京城内的故居;原“燕京大学”前身系曹雪芹在西郊的故居;香山正白旗村39号院为曹雪芹家第二次被抄后的居住地。与此同时,霍国玲还强调脂砚斋系曹雪芹与其第二个妻子柳蕙兰、第三个妻子许芳卿合用的批书笔名。并且霍国玲的解梦学说首次提出“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即曹著之全璧”的观点。而且对数百条脂砚斋批语中的难点,作出了比较合乎情理的解释。并且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作者采用--一方面以“假语村言”去塑造各种人物、敷演故事,另一方面又将真实历史隐于其后的--特殊的写作方法,来为被乾隆皇帝从历史档案中彻底抹去的香玉皇后树碑立传。”并在诠释《红楼梦》的诗词时再次强调了此书的两面性:即《红楼梦》中的诗词,是曹雪芹在现实生活中,针对具体人物或事件写成的。后来写小说时,将其揉合进小说中,并由相应的人物吟出。因而,这些诗歌都具有“两面性”。
在互动环节中,霍国玲耐心的解答了同学们关于红学解梦派考证出处等许多问题,她的娓娓道来使此次讲座引人入胜,很好地达到了传播红学文化的目的。
相关链接:
霍国玲:
“红楼解梦”理论的创始人。1980年开始研究《红楼梦》;1982年写出《曹雪芹生辰年月考》,并提交给上海《红楼梦》讨论会;至1985年已写出包括《反照风月宝鉴》等在内的数篇红学论文;为集中精力搞研究,于1985年提前退休,并带动弟弟霍记平、姐姐霍力君、丈夫紫军共同进行红学研究。
霍国玲是《红楼解梦》丛书第一作者。《红楼解梦》丛书是《红楼梦》研究理论专著,已逾两百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