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求职经验谈】之六十四:我的求职关键词——外国语学院2015届硕士毕业生李沛玲的求职经验

来源:外国语学院   4-14   阅读:
T AAA

【编者按】自2010年3月开始,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法大新闻网联合设置专题栏目,启动“求职经验谈——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系列报道”。今年,已经是第六季了。

《求职经验谈》收录的都是已经成功找到工作的同学们的经验和体会,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艰辛坎坷或许你正在经历,他们曾经的迷茫、犹豫或许你也深有体会。然而,要始终相信,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到适合的方法,坚持积极的态度,再加上充分的准备,最终总会获得你想要的结果。

本系列报道一经推出,反响热烈。不少学院已开始组织低年级同学学习本系列求职经验。因此,我们建议在校生可以通读本系列报道,作为找工作的热身和预备。

2015年3月,我们已组织出版了往届求职经验精选集《求职初体验——38位法大毕业生求职实录》,在校生可以在下方“相关链接”处下载电子版。

我们惟愿:“他们的成功成为我们的动力”。交流经验,分享感悟,让每一个法大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在这条最终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凤凰花开两季,一开老生走,二开新生来。于是我想在这凤凰花开的路口,写下一点关于求职的感言与大家共勉,也为自己的求职经历做一个总结。求职无疑是学生生涯即将结束时所要经历的非常重要的一环。相信大多数选择就业的学生们在求职中都或多或少的遇到过不如意。我不是什么求职者达人,也不是什么所谓的面霸。我只是非常幸运,在经历过一些困难后,最终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这份心得也许谈不上指导,只是希望能够给读到它的人带来哪怕一丝丝的启发。回忆自己的求职道路,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做一份总结。

关键词一:心态

“心态”是我想要表达的第一个关键词。其实不仅对于求职,一份从容的心态对人生中的所有事情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态的问题我想包含了两层意思。首先,保持乐观的情绪。找工作的过程中困难不可避免。也许我们经常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投出了一百份甚至更多的简历却常常得不到回应。也许我们千辛万苦杀进终面却还是败下阵来。尤其是越来越临近的毕业时间带来了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尤其是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拿到了offer而自己的未来依然悬而未决。但是此刻的我们,不要气馁,不要攀比。要相信,找工作其实和找对象有非常多的共同之处。无非不是双方的条件能够互相满足再加上一份珍贵的缘分么。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类型。用人单位也一样,他们会设立自己的标准去寻找他们认为适合某一个岗位的人。我们在失恋后很少反思自己的能力问题,而是认为彼此不适合。那为什么求职路上的经历的困难却要让自己气馁甚至自我怀疑呢。有时候求职的不如意,也许真的就是不合适或者就是缺少那一份珍贵的缘分。

其次,我经常对自己说,没有找不到的工作,只有看不上的工作。我们经常会同时走两个极端,一方面在受挫后怀疑自己,另一方面却又眼高手低制定不切实际的求职目标。对于一些自己看不上的岗位和单位连简历都不去投递,却将大量的时间投入了不适合自己的单位。很多时候用人单位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却又嫌弃对方薪酬低,不解决户口问题,公司地址太偏僻等等一些客观问题。这就是错误心态的第二层意思。

关键词二:定位

“定位”是我想要表达的第二个关键词。其实就是要弄明白两个问题: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看似这两个问题简单,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

“我在哪里”说的是对自身能力的定位。经过三年多的学习,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长处,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什么专业范围内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要有的放矢的制作能够突出自己特点的简历和自我介绍。而“我要去哪里”说的是自己的求职意向。这里的求职意向不是指解决户口的工作,不是指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换言之,在定位自己的求职意向时不需要考虑单位的硬件客观条件。求职意向指的是自己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我们选择一家单位的标准是什么。

对于如何更好地回答这两个问题,我想我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做出一个解答。三年前,我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法语专业法律翻译方向。在经过四年的语言学习后,我不再满足于语言上的进步,我开始想多学一点别的东西。而在定位自己未来的工作中,我把一份能够将法语于法律相结合的工作作为自己的求职目标。当然考虑到自己法律专业上的欠缺,还是以法语为主,涉及法律最佳。这个定位让我大大缩小了求职的范围。我开始四处搜寻海外法务或海外法务助理,法资律所律师助理,外资知识产权所翻译或助理相关的岗位,并向这些单位投递简历。如此明确的目标让我自己在求职上并没有花费多余的时间。在选择企业或事务所的时候,我一开始也并没有过多的关心薪酬与条件。我给自己选择单位的标准就是,是不是有发展的可能,是不是能够不断学习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因为我知道,当这一切实现后,我们想要的薪酬和条件都会随之而来的。

关键词三:主动

“主动”是我想表达的第三个关键词。很多同学在网上投递了简历以后就坐以待毙,等HR们主动联系你。殊不知,这样会大大降低求职成功的几率。HR们每天成百上千份简历要筛选,能选到你的那一天黄花菜也许都凉了吧。就像谈恋爱一样,如果对方体会到了你的主动和你的爱,那么看上你的几率也会加倍增长。在这一点上,我同样可以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明主动的重要性。

在一次留法学友招聘会上,有一家我留意很久的企业,也就是现在我已经签约的企业。这是一家在非洲市场做生意的私企,他们正好需要会法语并且会法律的求职人员。由于我当时人不在北京,于是我拜托了师弟将自己的简历带到招聘会,并嘱咐他如果可能,尽量拿到招聘人员的联系方式。非常感谢我的师弟,他顺利帮我投递了简历并拿到了招聘人员的名片。正如我所料,即使企业需要这方面的求职人员,被动在家等待也许就会让你与工作失之交臂。在等了一个多月后,我决定主动打电话联系HR。果然,HR让我将邮件发给她,她会帮我转到业务部门总监的信箱。在此之后,我又等待了半个月没有回应。于是我再次联系HR,HR告诉我她会联系法务部门询问一下进展然后给我回复。也行是我幸运,也许是HR看到了我的热情,第二天她立马告诉我法务部门的同事会联系我进行笔试和面试。由于当时是2014年的七月底,对于定下一份工作来说为时过早,于是我求职的时候报了实习的岗位。一来可以让公司有更多的时间考察我,二来也是我自己对公司各个方面的一个了解。十一月份的时候,经过三个月的实习,我爱上了我的工作。于是我问总监可不可以给我一个offer。很幸运,总监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我。从七月份到十一月,在秋季招聘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其实将大部分时间都给予了这家公司,也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了一份满意的offer。这份主动不仅体现在了求职的热情中,也体现在了实习的工作中。

心态、定位和主动这三个关键词可以很好地概括我的求职经历了。正如文章开头所言,我并没有经历过很多面试,也不知道面试中要注意的很多技巧。我只是以从容的心态,正确的方式来主动对待了一份工作。最后总结一句话送给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放下得失的心,怀抱诚恳的心,拿出热情的心。

【点评】沛玲同学从入学以来,一直表现得淡定、从容、热心。对于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她一直不疾不徐、有计划地坚定地执行着努力着。临近毕业,不是每个同学都愿意选择知名国企或者政府机关。沛玲同学求职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启发,早作准备,调整心态,拿出热情,针对个人的专业优势,进行筛选,一旦锁定目标,即使当下直接入职的条件不成熟,也可以“曲线救国”,通过实习实践机会,更多地展示自己,与用人单位相互熟悉和了解,这样找到心仪的工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我还听说,沛玲同学就职的企业会有给她解决北京户口的机会,真心为她高兴。这也说明,当你放下包袱,一心专注于自己最想做成的事情的时候,结果往往超乎你的预料,你会得到更多。希望每一位法大学子在毕业时都能顺利实现自己的求职梦想。(外国语学院 刘婷)

(编辑/李叶)

【相关链接】 《求职初体验——38位法大毕业生求职实录》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