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2015年第一期辅导员沙龙成功举办

来源:学生处   3-30   阅读:
T AAA

3月24日下午,由学生处主办,外国语学院和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承办的我校2015年第一期辅导员沙龙于昌平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为主题,由外国语学院分党委书记赵云鹏、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所教师郑满宁担任主讲嘉宾,来自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商学院、社会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以及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的辅导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赵云鹏围绕“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进行了主题发言。他从一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出发,阐明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展示自身价值取向,张扬风格个性的重要平台。他指出,新媒体以其自身娱乐性、多元性、互动性和虚拟性的特点迎合了大学生与外界交流沟通的需求,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为高校辅导员进一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开启了新窗户,为师生真诚交流打造了新平台。但与此同时,必须注意的是,新媒体拥有广泛受众及高效传播速率的特点对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辅导员要积极转变观念,迅速适应新媒体环境下沟通平等化、个性化的特点,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观察者、参与者、指导者和引领者”,在为大学生提供合理、适当的媒介平台的同时严把信息质量关,建立信息安全监督机制。

郑满宁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深入阐述了“社交网路与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关系问题。她指出,当代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方式更偏向于“闲逛巧遇型”,即在面对众多的信息时,往往更倾向于获取娱乐性信息,而忽视了深层次的时事要闻。并且,目前高校学生手机依赖症明显,看似与外部世界紧密联系实则忽视了与周边环境的有效互动,容易导致群体“茧化”现象。因此,高校必须主动开设通识课以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并加强网络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从仅关注纯粹吸引眼球的信息到主动筛选信息乃至自主发布正能量信息的角色转换。

随后,沙龙进入自由研讨环节。人文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尹晓华、刑事司法学院分团委书记张继山、外国语学院分团委书记许慧芳、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团委书记袁芳、商学院分团委副书记郭虹、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副书记胡梦瑶、法学院辅导员王家启等围绕新媒体平台建设、新媒体信息监管、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大数据与学生工作信息化等话题进行了研讨。

(编辑/李叶)

关闭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