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暨两会召开,提出构建新农村的设想。致知讲坛聚焦新农村系列活动以新农村为主线,低视角展开,多维度解读,高层次探讨,讲座、论坛、报告等有机结合形式破题新农村。此次论坛以“问政民本,聚焦新农村”为主题,邀请到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黄宗羲定律的提出者秦晖教授,北大资源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学教授胡星斗教授和中国土地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小虎,从各个专业角度解析新农村问题。
胡星斗教授在主题发言中讲述了他对新农村的看法。他认为,新农村的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环境等各个方面,是一场综合性的社会改革。它标志着中国单一制改革的结束,综合性改革的开始。新农村建设,重在“新”字,新农民,新文化,新体制。所谓新体制,可说是公共自理制度,即农民、合作社、公司、地方政府四位一体。新农村建设实质上是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获得平等的权利。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同步进行城市化,同时结合公平市场经济,才能解决三农问题。胡教授建议,我国立法机关应当制定新农村建设法,以更好地建设新农村。
黄小虎认为土地问题是农村问题的核心,他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征用土地改革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情况。从90年代初开始,我国政府在这个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比如取消包干,区别征收和征用土地,给失业的农民设立社保和统一年产值等。现今,我国对土地问题既有共识,也有分歧。共识有:征地制度过宽,补偿少,农民的安置问题,以及补偿费用在集体内部分配不合理等。至于分歧,原则上有两种意见,一方认为要集中落实好国务院28号文件,另一方则以为,必须得突破28号文件。目前,在土地问题方面,出现了不少地方政府扭曲的事实,而这背后乃是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土地制度的欠缺问题,这才是深层次的原因。
秦晖教授则联系当下法学界对于物权法制定的争议,围绕国有土地与私有土地的保护问题展开。他认为,建设新农村,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尊重农民权利,一是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
接着,三位嘉宾开始回答场下同学的提问。讲座的最后,三位嘉宾分别言简意赅地总结了一下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胡教授说:“农民的贫困是权利的贫困。”秦晖教授也认为,除了要减少农民的数量之外,更要提高农民的权利。而黄小虎则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与城市化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