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记者走访了校医院,与李院长和徐副院长就不久之后将开始的献血工作进行了交流,两位院长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做了详尽的回答。下面是经整理后的主要言谈内容:
(记者简称为记,院长简称为院)
记:院长您好!学校非常重视这一次的献血工作,专门成立了献血工作领导小组,其中领导小组成员就包括校医院,请问校医院具体负责哪方面的工作呢?
院:校医院负责与地方政府献血办公室和采血单位的业务协调工作、提供采血场地和后勤保障、保证献血安全、协助采血单位安排好献血程序、查验身份证、发放献血证和献血登记,编制献血经费预算。另外献血时间的确定,献血全过程中的各种事项包括宣传资料的分发也由校医院安排。
记:校医院将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同学们的献血安全呢?
院:校医院从1990年开始参与献血工作,到目前已经有十五年了,而学校也连续十年被评为献血先进单位。大夫对这个比较有经验,我们会尽可能地选择责任心强的,技术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大夫做现场保障,氧气和需要用的药都准备好,而且血站还配有保健医生来应付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每年都会派出两个护士到采血现场,因此人员保障上是没有问题的。还设置有献血员休息室供同学们休息。
记:同学们可能都会有顾虑会不会因为献血而感染上病?媒体上有些报导让人感到害怕。
院:这个请同学们放心,采血工具都是一次性的,北京市血液中心可以说是世界上比较好的血液中心,工具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消毒工作做得很好,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
记:我想很多同学可能都不太了解献血的整个流程,从报名献血到献血再到血液的处理和使用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还请院长介绍一下。
院:首先是各院学生自主报名,填体检表,填表时要认真准确,资料将要用来办献血证。献血那天上午体检,中午就能出来结果,符合要求的当天下午就开始抽血。献血的标准和入学体检的标准不一样,前者对血液的要求较高,入学体检时转氨酶在40以下算正常,献血时要求是25以下,所以同学们常常有疑问,其实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身体出现了问题,可能因为晚上吃肉多了一点,或吃了点药,有点发烧,或是做了剧烈运动等都可能导致转氨酶偏高。
关于血液利用的问题,采血有两种形式, 分单采和采全血,单采是仅仅采血细胞或干细胞,或血小板,把有需要的取走,不需要的输回人体,咱们采的一般是全血。
记:来采血的是什么单位?
院:是北京市血液中心,在市区,离咱们学校较远,所以这个实际情况使得学校不能像在清华、北大一样让献血车每个月都开进学校,而只能采取集中献血的方式。
记:有人认为献血对身体不好,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院:一般不会,特别是女同学更是没有太大的影响,所抽的血一般只占全部血液的5%,一般的人都能很快调整过来。
记:献血的同学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院:我们在选择献血的时间上做了一番的考虑,首先是连续四天,要保证正常的学习和校医院的日常工作,所以计划在25日和26日两天周末安排多一点的人献血,在24日和27日安排少一点的人。而且到了三月底天气比较暖和了,同学们的身体状况要好,而且要留出充足的恢复时间以保证四月份的运动会的顺利召开。同学们在献血之前不要喝浓糖水,防止血液变稠,饮食应该以清淡的为主,献完血后不要猛吃,防止体形变化,只要多吃一些含蛋白质较丰富的食品如瘦肉,肝,鱼等就行了。不要太紧张,前天晚上要休息好,早上别吃饭。具体的注意事项可以参照宣传资料。
记:每年的高校献血对我国的医务用血有哪些意义呢?
院:以往高校献血是计划性的也即指标性的,按照大三学生的65%计算,而今年转轨给出的是一个献血需求,不强迫同学们献血。高校献血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比重,但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经过入学体检进入大学的同学,身体素质较高,年龄也比较适合,在这样的人群里采血,合格率应该是最高的。而在街头采血的话,合格率不高,检验成本高昂。而且大学生思想比较进步,有爱心。
记:对于目前的献血体制,你们认为有哪些不足之处吗?
院:献血转轨的原因之一就是要防止因强制性的计划,强迫献血,使得血头有生存空间,从而保证用血的安全。但是完全过渡到自愿献血现在还不可能,没有这样的国民素质,大多数人还不是很理解,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用血供需有差距,为了满足用血需求,政府需要进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