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你们在西藏还好吗?——寻访手记之我要在芒康干上30年

来源:艾群 何苗   1-4   阅读:
T AAA

从贡觉回到昌都已是晚上11点钟。又累又困的感觉折磨着我,顾不上饿就找个旅馆睡下。早上6点(北京时间约5点就被窗外的吆喝声吵醒)急忙起身,收拾行礼,赶去芒康的汽车。想着芒康是我采访的最后一站,一定要坚持住完成任务。昌都到芒康有400多公里的路程,路况要比贡觉好得多,一路青山连绵,汽车盘旋在峻岭之中,汹涌澎湃的澜沧江在深谷里蜿蜒伸向远方,云雾之中星罗棋布的藏民居忽隐忽现,始终睁大眼睛的我觉得自己正在诗与画中浏览,从清晨到傍晚从现代向远古。

当晚7点多我到了芒康县城。芒康县是昌都地区最大的县,一条主要的街道不过二三百米,街的一头海拔3900多米,另一头则海拔4000米,真是奇特。公检法机关的办公环境在县城里是较好的,在这工作的我校法学院2004届毕业生杨永强分到一套两室一厅的单元房,比我想象的好得多。我就住在他的单元房间里。杨非常懂事老成,我们就像久未见面的老熟人一样,很容易就聊了起来。其实在毕业的时候我只是在校门口见到他,当得知他要去西藏,我带着相机从校门口追拍到345车站。当时全班的同学都来送行,许多同学都哭了,可是他却没掉泪,一路笑着挥手与同学告别。他的坚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向他的同学要到他的联系方式,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的确,杨永强是个具有坚强性格平和心态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我在他那住的两天里得到他细致入微的照顾。杨永强从苦地方来,上大学靠国家贷款。在西藏工作他并不觉得有多苦,他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况都认可,也很喜欢检察院的工作。他说准备在芒康干上30年,退休后再回家乡去。我问他在这是否孤寂,他说偶尔有之,不过很快就调整好了。在生活上依然很节俭,工资有1800元,每月还贷款700元,三年还完。刚工作一年除了还款,他还给弟弟寄了8000千元结婚用。他对自己太苛刻了,身体很瘦,体质不好,以至我俩爬一座小山(芒康海拔3900—4000米)他就心慌起来。看着他这样对待自己,我想作为他的母亲知道这些心里该有多难受。

杨永强是一个不喜欢张扬的人,面对我的摄像机他很不情愿,但是当我要求他一定给母校说点什么尤其是如何工作的,他答应了我的要求。说起工作,他认为自己所办的案子大都是刑事案涉及一个人的自由权,自由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所以他给自己定下的信条是:对法律负责,对事实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当事人负责。也就是说对自己所办的每件案子都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对得起当事人。可以说认真严谨是杨永强办案的态度。

关于做人,他认为不要因为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就把自己看得了不起,他始终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平常甚至低位上,事实求实的看待自己,老老实实做人,兢兢业业的工作,平平常常的生活就够了。我请他谈来西藏工作的看法,他说如果到西藏只是把这当作中转站并不真心在这工作那就不要来,对自己的选择要慎重认真负责。一旦来了,就要踏踏实实的干。

杨永强觉得自己在办案时最缺乏的是法医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学校学的不够,理论的知识较多而实践性的课程相对少了些。

在芒康的两天一直下雨,让我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路上塌方,车不能按时出发。直到中午才坐上返回昌都的汽车,天很冷,一路回来青山变成了雪山,细小的雪花从车窗外飘进车厢里,和着车里播放的藏歌一路向昌都驶去,晚10点到昌都,我也即将了结为期36天的西藏之行。

后记:

在车上颠簸了一个月似乎习惯的生活方式就要结束了,一种若有所失不舍离去的惆怅情绪萦绕心间。尤其是从昌都往邦达机场的200公里的盘山路上,我向目的地艰难的靠近,而离这些毕业生越来越远,不知今后何时还能见到,忧伤的情绪一直伴随着我。从昌都的邦达机场出发到成都,从成都飞到北京,仅仅一天的时间,真让我感到久违的现代化的便利。而我在贡觉的240里路走了两天。从现代到远古,又从远古回到现代,这种巨大的心理反差感受,使我不自觉的想到这些分布在西藏各地的毕业生们,又一次想起刚来西藏时,解廷民老师曾说:“我要向这些在西藏工作的毕业生表达我的崇敬,不远万里来到高原,克服生理上的反映和心理上的落差,太不容易了。”

一个月的西藏生活让我感受颇深,西藏的地域如此辽阔,正如贡觉县书记所说:在西藏路要慢慢走,事要快快办。我们的毕业生虽然在西藏的各个地方,但崇山峻岭隔断了他们联系的路途。他们彼此见面难之又难,曾俊峰和杨永强都在昌都地区,短信联系一年有余,但直到现在两人也没有见过面。我把这次采访曾俊峰的片子存进杨永强的电脑里,杨永强才算看见曾师友了。

相关链接:

·你们在西藏还好吗?——寻访手记之理想在这里延续

·你们在西藏还好吗?——寻访手记之我要在芒康干上30年

·你们在西藏还好吗?——寻访手记之昌都司法局的创建人

·你们在西藏还好吗?——寻访手记之10月北京见!

·你们在西藏还好吗?——寻访手记之志愿者杨东亮

·你们在西藏还好吗?——寻访手记之献给母校的诗

·你们在西藏还好吗?——中国政法大学赴藏工作毕业生座谈会纪实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