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晚6:30,我校“英语文化节”学术讲座系列第三场《法律英语的文体特征》在昌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三楼报告厅准时开讲,演讲人为外国语学院资深教授龙梦晖。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龙教授灵活地中英合璧,带领大家走进了法律英语的殿堂。
讲座以龙教授亲切的自我介绍作为开场。他首先描述了不同环境、情景或场合导致的语言多样性,随即便将话题引入法律英语这一特殊领域。
龙教授重点讲解了法律文件的范围和特点。他指出,法律文件包括法律、条约、契约、合同、保证书等,主要以书面形式出现。这类文件涉及到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需要用词准确,丝毫马虎不得。对于法律条文和契约内容如何解释通常是法官、律师的事情,因此一般不必写的很通俗。起草法律条文和契约的人首先着眼于文字的严谨,采取一切手段防止误解或歧义产生。为了稳妥和避免可能引起的误会,起草人和律师通常原因成规范例。这一切就构成了法律问题特有的稳定性和保守性。
随后,龙教授又详细介绍了法律文件在用词、句式结构、格式等方面的具体特点。通过妙趣横生的例子,他解释了法律语言多长句和少标点的原因。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教授带领学生们阅读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庭审实录和司法告示,使大家对法律英语有进一步的直观了解。尽管实例对于在场的英语系新生和非英语专业生可能有些困难,同学们还是认真地跟随着教授的点拨,体验了一回做英语法律人的感觉。
最后,教授以简短有力的总结结束了讲座。他说,法律英语与生活英语不同,学习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大家更专业地了解西方文学。同学们日后若有阅读、翻译或亲自起草法律文件的需要,系统地学习法律英语将会受益无穷。
据悉,11月9日,由外国语学院主办的校“英语文化节”已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其重头戏之一的系列学术讲座也将于今后继续推出。
相关资料:
龙梦晖 教授 曾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三等奖”,并在 McGill University和Duquesne University讲学。1997—2000年担任北京市高等院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英语学科组成员。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