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披着的头发,淡淡的妆容,自信爽朗的笑容,成熟稳重的气质,这就是“何丹奖助学金”的发起人——我校9 5级校友何丹。对她的采访也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
“感恩的心”
六年之后,重回母校,提及最大的感受时,何丹不假思索,当然是对老师、对学校的感恩之情。六年分离的时光并没有冲淡这份感情。
何丹1995年入校,就读于由当年刚设立的企业管理专业。在这个以法学著称的校园里,面对这个新设立的专业,何丹和她的同学一样,都陷入了迷茫中,以后的路究竟在哪里?正是在这个时候,一手创办该专业的孙选中教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就业方向等问题通过交流等形式也给了他们很多指导。在老师的帮助下,何丹他们重新找回了方向。时隔多年,提及孙教授时,何丹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孙教授开阔的思路、灵活多变的思维也让她觉得受益匪浅。
作为何丹大学时的授业恩师,孙选中教授评价她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对此,何丹谦虚地笑了,说自己其实成绩一般。而最让她觉得获益良多的是综合的知识背景、良好的思想教育以及和人交往的能力。因此,何丹回到母校,设立了“何丹奖助学金”,以此来报答老师、学校给过她的这些东西,希望能够为母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一种最真挚的感情。
“走一步一个目标,什么都不耽误”
刚毕业参加工作时,何丹是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进入律师事务所的,所以她做了整整十个月的行政工作,小到一份通知都是由她发的。做着最基层的工作,忙着最琐碎的事。何丹从不曾灰心失望过。她把这些都看成是一种锤炼,因为她有一个“永远学习的目标”,要求每天都有所进步。
考律师执照的三个月也许是最难熬的三个月。已经参加工作的她只能在业余挤出时间准备考试。每天凌晨五点起床,看书到七点,然后工作。晚上六点下班到家,七点开始看书到深夜十一点。每天几乎只能睡五个多小时,而周末除了必要的聚会,也都贡献给了书本。三个月后,何丹顺利拿到了律师执照,甚至比一些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更快拿到。这当中除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外,更少不了那份脚踏实地和奋斗的功劳。
“走一步一个目标,什么都不耽误”,也许何丹的这句话可以概括她成功的原因。无论是考律师执照还是之后的工作生活,她都会给自己一个目标,而目标一旦确立,就脚踏实地的去奋斗,去努力,什么都不耽误!
“做事先做人”
“做事先做人”,说到这句话时,何丹的神情格外凝重和诚恳,相信这是她一贯坚持的原则,也是对师弟师妹的告诫吧。她一再强调,做人一定要诚实,要善良。
面对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当一个在职业场上摸爬滚打了许多年的人这样说,而且说的分外诚恳时,显得格外动人。也许这就是何丹的魅力所在。比如对待她的助手,一路也从助手做过来的她,总是尽可能的给他们帮助;比如对待师弟师妹,她希望通过奖学金可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想要表达一份爱心,一份责任心。
给同学的建议
大学生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但也有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对于在校的师弟师妹,何丹给了这样的建议:一要戒躁,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踏实的工作,从小事做起;二要有永远学习的目标;三要进取,对生活,对社会要有责任心。
身为德恒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何丹给了那些有志成为律师的师弟师妹这样的建议:一要打好知识基础;二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要具备沟通能力;四要有端正的人品。
尾语
采访中,何丹一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散发着一种成熟女性特有的气质:自信,谦和,成熟,稳重。在这里,祝她以后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