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没做什么,如果一定要说,那只是感谢民商六班,感谢一种机缘,是这些让我们有机会完成心愿。”主人公如是说,眼里满是真诚。
找到杨超、王世锋两位当事人时,他们很诧异,仿佛这只是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其实揭秘缘自于民商经济法学院前不久收到的一封信。信出自昌平区流村镇西峰山李雨挥、于秀杰夫妇。信封和信纸都十分朴素,而其中的言语却蕴涵着一种浓浓的感激之情。
事情要追溯到04年年初,民商经济法学院03级六班在班委的带领、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与流村镇镇委联系,举办了一次送爱心进学校活动——在当地的一所小学中选定了12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儿童进行资助,李雨挥、于秀杰夫妇的儿子李宏宇就在被资助孩子之列。班级的一次公益活动却成就了一个机缘,从此杨超、王世锋两位同学成为了小宏宇家里的常客。寒来暑往,他们总会抽出时间去小宏宇家里看看,给他送去牛奶等营养品。由于西峰山地处流村镇的边缘,是个地地道道的偏僻小山沟,交通相当不便。尽管同在昌平区,每次到那里除了花费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外,还得步行一段山路,如果没有人指路真的难以想象还会有那样一个地方。
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杨超、王世峰已经默默负担了小宏宇每年400元的学费和日常学习用品的费用。在他们言行的影响下,小宏宇更加刻苦用功,如今他已圆满地完成了小学学业,顺利升入了流村中学。小宏宇说到其实他有时只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带他到昌平来逛逛,可碍于生活的原因则不想让父母为难,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考出成绩,走出大山。这些都让我们的两位主人公很兴奋和欣慰。
“我们现在上大三了,可能不会像以往那样常常过去,但我们会尽自己的力所能及继续帮助他解决学费问题。大四毕业后也许无法确定去哪里,但毕竟大学中有过如此经历觉得很有意义,一回想起来会很开心。
“我觉得宣传我们没有必要,既然大家知道了此事,倒是真心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加入其中。只有参与了或许你才能了解:同样是在北京、在我们的不远处却有着那样的一种生活,没有人会不被触动。”
话语很朴实,但却能让笔者深深地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它会引领我们思考——大学生应该想些什么、做些什么……